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学研究 >> 正文
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十大历
高考辅导怎样分析历史事
高考辅导怎样分析历史事
高考辅导如何解答历史选
高考辅导高三历史总复习
高考辅导之怎样解答历史
高考辅导之怎样做历史简
高考辅导之怎样解答历史
高考辅导之怎样解答历史
学习指导一:比较型选择
最新热门    
 
历史学习三境界刍议——“我要学”“我爱学”“我能学”

时间:2009-10-18 17:54:27  来源:杨福宽
 

历史学习三境界刍议

——“我要学”“我爱学”“我能学”

 

题目:历史学习三境界刍议

作者:杨福宽

地址:甘肃省积石山县一中史地教研室

 

 

 

正文:

 

就历史学习来讲,历史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完成历史学习任务过程时基本的学习行为和认知取向。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重教师本位、轻学生本位,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因素,重学习结果、轻学习过程,重共性培养、轻个性发展,重书本知识、轻社会实践的教育误区中解放出来。要实现这些转变就要教育、帮助、培养学生实现“我要学”到“我能学”再升华到“我会学”的学习至高境界。

 

一、树立“我要学”的观念。

 

主动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重要特征,学生主动学习是建立在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在掌握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它对应于传统的被动性学习,两者在学生历史学习的活动中表现为“我要学”和“要我学”,表现在学习的结果是“会学”和“学会”。“我要学”基于学生对历史学习的一种内在需求,并可转化为学习的内驱力;“要我学”则基于外在的诱因和强制,学习动机难以持久。因此,激发学生历史学习的主动性是变革学生学习方式的前提条件。

 

1、用历史的学科魔力来吸引学生。众所周知,历史教学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普遍视为“副科”,从而轻视削弱之,为数颇多的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在学习过程中由朦胧的好奇和渴求,从而渐渐变为糊涂的厌恶和拒绝。这时我们要用佛朗西斯培根说过的“读史可以使人明智”;当年司马光修《资治通鉴》时,起初给起名为《通志》,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后命名为《资治通鉴》。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很好的利用历史伟人们不平凡的经历、伟大的业绩、崇高的人格和光辉的形象,激发学生对他们的敬仰之情,并会对照典范严格要求自己,推动自己积极进取,奋发学习。

 历史,是一门使人明智的学问,要把学生从沉睡的历史课堂中唤醒,让历史教学真正迸发出蓬勃的生命力,使学生做到真正的“通古贯今”,注重学生心理特点,使学生从历史的探究中感悟过去、思考现在、展望未来;而历史教师,也将与学生共同成长。因此要充分利用历史学科的魔力来引导、教育、启发、鼓励学生来重视历史学习,热爱历史学科。

 

2、用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感化学生。教师是学生学习时最直接、也是最大的和利用最方便,即使用频率最高的教育资源。人们常说教师即课堂、课本即课堂就是这个道理。教师靠自己渊博的知识、丰富的经验和良好的个性品质来吸引学生、影响学生,使学生由喜欢老师到喜欢课程,这种现象在学校是常有的。因此,教师就需要通过努力学习来提高自己,使自己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榜样,进而使学生喜欢自己、喜欢历史课。要用我们的责任心、爱心、态度、热情、理智、聪明、沉稳、耐心、可靠、公正、活泼、善于诱导善于交往、有知识、有能力、能决策、会领导等才智和品格来成为学生学习和做人的典范。

 

3、用灵活的教育手段来调动学生。教学是一门科学,同样也是一门艺术,所谓“教无定法”而“贵在得法”,实际上也就是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问题。新课程将“过程和方法”作为三大课程目标之一,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历史学习的一般过程,从中学会学习。历史教师应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应注重教学的“过程与方法”,真正做到“教是为了不教”,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学生学会学习的显著特征是学生能够自己学习 。新课程要求教师的教学“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教师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本,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要善于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起学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因此,教学中要贯彻“三讲三不讲”。(讲学生不明白不懂的问题,讲学生提出的问题,讲学生易混易错的问题;学生已会的不讲,学生可以自己搞会的不讲,史家有争议的问题不讲。)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使他们在师生平等交流和探讨中得到发展。

 

二、确立“我爱学”的意识。

 

兴趣是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心理学研究证明,对学习感兴趣的学生,他的意识,注意都倾向并集中到学习上去,以至达到废寝忘食的程度,同时,识记的能力、思维的效果也都好。历史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历史事件往往离学生的生活年代较远,常常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所以只有把历史与现实、历史与学生本身结合起来,才可能激发起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学生有了学习积极性之后,自然乐于记历史时间,事件,人物,乐于学习历史,从而提高学生知识水平和能力。那么,怎样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呢?

 

1、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心理研究表明:高中生自尊心特强,但他们心理上还不成熟,学习中可能因一时的困难或挫折而失去信心,连续的失败可能会使他们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教学难度的把握。除了规定总的教学目标以外,还应根据学生的个性规定不同的近期目标,当这个目标达到后,则马上再提出一个新的、已提高了的近期目标。当然,这些目标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来的,只要学生认真努力就可以达到。这样就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追求之中,能经常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对自己学习充满信心,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在学生回答问题时,对所有的属于自主回答的答案,均应毫不吝啬地给予鼓励性和肯定性评价,内容合理的要肯定其内容,如“你说的很好”,“这一点非常对”,“虽然在某方面还有点问题,但你能说到这些,说明你认真思考了” 这样会使学生有一种“成功感”和“成就感”,对存在的问题以委婉的方式给学生指出来,使他明确今后应努力的方向和注意的问题。这样学生既增强了信心,又体验了学习的快乐。快乐地学生还有什么战胜不了的困难呢?       

 

2

 、重视过程和学习中的“体验”。传统的历史教学重结果、轻过程,而缺乏过程的学习是不完整、不全面的学习。从认识论和心理学的角度研究,历史教育的过程是一个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的完整过程。所以,学生历史学习的过程,不仅仅以掌握历史知识为唯一目标,而应力求在知识、能力、思维方式、情感领域完成课程目标对整个学习过程的要求。当前新课程大力提倡的活动课程和研究性学习,突出了历史学习的过程性,强调学生在过程中主动探究历史和体验历史,这有利于学生转变重结果、轻过程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研究”中学习。历史教学中,教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真挚、饱满的情感,生动描述历史长河中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的动人故事;慷慨悲壮,感人肺腑的人物命运;刀光剑影、气势磅礴的壮观场面等,把历史本身的魅力,借助教师的语言淋漓尽至地抒发出来,去吸引学生,达到师生情感的交融,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引导学生将感性上的认识逐步上升为理性认识。还有很多途径,如知识竞赛、实地观察、编写和观看历史情境剧、撰写历史小论文等,尤其要充分运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丰富的历史课件和历史影片、历史歌曲、历史素材来调动学生历史学习的积极性。根据学校的情况和条件,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以趣激学,学习效果会更好。

 

三、培养“我会学”的境界。

 

1、学会过程中体验“快乐”。历史教育的过程是一个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的完整过程。所以,学生历史学习的过程,不仅仅以掌握历史知识为唯一目标,而应力求在知识、能力、思维方式、情感领域完成课程目标对整个学习过程的要求。如学习近代历史人物李鸿章时,同学们往往看到他是《中法新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签订时的中方代表,进而认为他是卖国贼而加以“痛恨”,这对李鸿章显然是很不公平的,他的确忠于清廷,但他的内心世界也有浓厚的“爱国”思想。此时让自己来扮演一下李鸿章,试问:“你在主观上愿意卖国吗?在客观上你不签约,难道就没有第二个李鸿章吗?这是李鸿章无能还是清政府无能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历史的学习不再仅仅属于认知、理解的智力范畴,已渗透、扩展到情感、人格等非智力领域,使学生的历史学习过程不单是知识增长、能力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情感激发、人格健全的过程。自己去经历,用心灵去感悟,这不仅是学生掌握理解历史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情感、促成个性发展的需要。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探索多种教学途径,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充分利用和开发历史课程教育资源。如,组织辩论会,举办历史讲座,进行历史方面的社会调查,参观历史博物馆、纪念馆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考察历史遗址和遗迹等,在这些历史学习活动中,学生都能得到很好的体验。

 

2、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合作”。

 

“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这句话表明,合作学习是学习取得成功的条件,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学会合作是当今社会生存的条件之一。大量的科学研究实践和历史发展的实践也已证明,未来社会“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不是靠个人英雄主义,单枪匹马就能够实现的,这必须依靠全民族、全体国民的团结合作才能够实现”。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学会合作是当今社会生存的条件之一。因此,在新—轮课程改革下的教育实践中,我们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认知心理学理论认为,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习的意义建构,促进学生高水平的思维和学习活动。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不断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与人交流、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历史学科的合作学习,是显著区别于“填鸭式”教学模式的新型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是指历史教师在《标准》的指导下,依据—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在课堂教学环境或非课堂教学环境中,在教师或其他具有相关知识的指导者的宏观指导下,小组成员间合理分工,相互依赖、相互沟通、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互激励,共同负责地、主动地学习历史材料(课本内容或非课本内容)或开展历史学习活动(历史课题活动、参观历史遗产活动等),以达到共同学习目标的—种中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效果是个体学习方式难以达到的。因此,历史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合作学习创造条件,把教与学的过程变成一个合作、互动、民主、开放的过程。

 

总之,历史教学和学习中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中,只要我们引导他们逐渐形成“我要学”到“我爱学”,再升华到“我能学”的学习境界,我们也就把学生成功的送入了历史知识的神圣“殿堂”。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