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学研究 >> 正文
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十大历
高考辅导怎样分析历史事
高考辅导怎样分析历史事
高考辅导如何解答历史选
高考辅导高三历史总复习
高考辅导之怎样解答历史
高考辅导之怎样做历史简
高考辅导之怎样解答历史
高考辅导之怎样解答历史
优秀历史试题设计一:台
最新热门    
 
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选题探微

时间:2009-10-18 17:55:02  来源:吕准能
 

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选题探微

浙江师大附中    吕准能     321004

 

 

教育部已于2000年初颁发了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首次把每周3课时的“研究性学习”内容落实到必修课中,这在中学教育界掀起了“学习的革命”。本文就历史学科开展研究性学习(下简称研习)中选题问题略抒己见,以求不吝赐教。

 

中学历史教学亟待开展研习活动

历史学科是中学必修的基础学科之一,但长期以来急功近利的应试教育使丰富而系统的史学变成枯燥乏味和支离破碎,学校普遍存在重理轻文现象,历史学科被贬为副科而备受忽略,长此以往危害匪浅。最新的课程计划、历史教学新大纲及历史新教材的逐步推广实施,极大推进了历史教学的改革。对此,我们本着“减负增质”理念,力求以激发教与学的自主性、创新性为立足点,切实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行为为突破口,以课程调整为切入点,全力推进教学观念、内容、手段三方面的根本转轨,试行参与式、情境式、过程式教学,着眼于问题核心和能力立意,最终追求教与学的可持续发展为归宿,使学生乐学、会学并且学实、学活,那么历史研习活动无疑是一个突破口。

研究性学习已作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获得国际认同和普遍实施的课程模式,如美国强调“教学必须让学生参与以探究为目的的研究活动”(见《美国国家科学标准》)。上海最早积极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在完成基础教育的同时探讨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并已初见成效。其中南京金陵中学比较典型,该校816名学生围绕402个专题展开研究,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所谓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的方式,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⑴。该课程内容具有广泛性、自主性、开放性、综合性、探究性等特征,按类型可分为认知型、技术型、应用型、综合型、宏观型等,它成为基础教育的有效补充和延伸,体现出指导与自主、基础与研究,分科与综合、理论与实践、校内外、课内外等的有机结合与兼顾。通过研究课题这一载体,引导学生贴近社会,走近科学,参与实践,服务现实,以增强对社会和未来的关爱,从而培养学生多渠道的信息收集、处理、提取能力,强化独立探究和合作学习的养成,充分发掘学生潜能,进而陶冶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道德。

实践证明,研究性学习没有失败者,在动态、多元、主动的研习环境中,超越了传统课程侧重于机械性、接受性、内向性的不足,点燃了学生智慧的火花,激发了师生主动求索的进取精神,并已迈出了向成功攀登的第一步,因而受到广泛首肯与欢迎。

开展历史研习的选题构想

我校为省教委直属的省级重点中学,学校着重全面提升学生素质,并开办了两个高师直升班,同时学生的文化底蕴良好,又可依托师大资源优势。加之笔者涉猎广泛,并储备了一定容量的信息库资源,在指导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小论文写作方面有多年实践,又参与了高一新生的历史研习辅导,在此基础上提出历史研习选题构想与大家共同商讨。

从各地实践情况来看,虽然涌现了如杭州学军中学的“姓氏文化”,南京金陵中学的“关于中美二十一世纪关系”、“点评雍正皇帝”、“试伦台湾问题”等上乘作品,但总体上不仅存在盲目性、片面化、形式主义、短期行为等问题,并且宏观上展开的多,具体学科的讨论尚在初始阶段,况且人文学科尤其是历史科仍属于薄弱环节,研究力度亟待强化。

最新历史教科书专门附设了22个研究型课题参考题目⑵,同学们可在教师辅导下自主结合成立小组,选定课题后逐步完成任务。大体上的模式有:1、收集文献资料后进行分析总结如“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如何看待五四精神”;2、写论文以得出结论,如“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中国古代史上经济重心南移的探究”;3、开展调查研究并写调查报告,如“改革开发以来我国社会生活的变化”;4、罗列人物小传,如“著名科学家传略”等。新大纲强调要从高中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出发,适当安排多种形式的研习活动,如:课堂讨论、辩论;撰写历史小论文、人物小传、历史题材调查报告;收集整理多种类型的历史资料等。

 诚然,教师和学生可根据实际情况,拟定更具体的研习题目,并确定研习方式。笔者认为选题思路主要有:⑴上级提供的现成课题;⑵教师和专家经验的总结及系统化,并上升到理性高度;⑶学生平时所积累与感悟的整理加工;⑷同步教学中疑难的突破;⑸具体社会实践经分析、比较、归纳所获取的心得;⑹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⑺相关学科交叉渗透点;⑻学术争鸣商榷的动态信息等。

除了新大纲所附的“评价拿破仑、巴尔干问题的由来”等参考题目以外,还可自主选取其他题材,如上海北郊中学高一论文题集就有:《二战中日本失败原因之我见》、《我看光绪皇帝》、《论四大发明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宋江其人》等。笔者也设想作一系列讲座为铺垫,并着手编写了一些素材:1、《金华文化名人》;2、《解读西藏》;3、《代有才人  独领风骚——浙江文化中现代化因素的发掘》[高一]。1、《毛泽东诗词与时代风云》、2、《黄埔——将帅的摇篮》;3、《光荣与梦想——新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4、《猛醒吧,日本》;5、《台独分子的梦醒时分》;6、《湖南的骄傲  中国的脊梁——近代湖湘英烈》[高二]。1、《逐鹿南海》;2、《关注中国周边安全》;3、《西部在召唤——我国历史上的西部开发》等[高三]。

                   历史研习的选题原则

由于选择和确定课题的恰当与否事关研习的开端乃至全局,那么在思想动员、统一认识、介绍知识背景的基础上选好课题尤为关键,其中的主要途径有:1、集体确立共同主题而具体子目在大家讨论后协调;2、由现成的、指导老师或上级所提供;3、学生自发形成等途径。教学中我们应放手让学生开展历史研习活动,选题中避免“偏、难、旧、空”误区,故笔者主张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

示范性:“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首先发挥主导作用,要激励学生“提出问题”,营造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的浓郁氛围,因势利导,再酝酿“确立课题”。公布教材的参考性题目后,针对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学科内专题系列知识或以历史为主导涉及相关学科的主题寻求切入点

 。进而剔除学生提出的不合理或错误成分,树立典型,提供范例。确定人员后把课题逐步分解,由点到面,做到合理规范。例如“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课题按门类可细化为对工业、交通、教育、军事、科技等项目,按地域细化为浙江、宁波等地。“中国古代史上经济重心的南移”可从背景、进程、人口迁徙、文明融合、行政区域沿革、浙江县市方志、宗谱家谱等角度入手。    

主体性:首先立足于学生思维活跃、兴趣广泛,接受信息敏捷,精力充沛等优势,授之以渔。其次以学生为本,重新进行教师角色定位,即教师不是绝对权威,而是组织者、合作者、服务者,真正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相信和尊重学生的选择,消除顾虑,切忌越俎代庖,包办一切,粗暴干预。还要消除某些极端功利主义的应试教育干扰,在价值取向上侧重于学生兴趣的诱导、个性的张扬,给予每个人展示和进取的多元机会,因为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可行性:虽选题可海阔天高,余地极大,但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先发掘现有条件,量力而行,斟酌自身具备的知识能力水平、时间、信息资料等主、客观制约因素,扬长避短,选取素材来源广、易收集,指向明确,便于操作的内容。同时经充分的咨询论证,虚心听取各方意见,寻求最有价值的内容,贴近基础知识和日常生活,找准切入口。再先易后难,由浅入深,从实际出发,接近“最近发展区”,并且把宏观与微观、具体与抽象、个人兴趣与社会需要等结合起来。在此万不可淡漠、敷衍或浮躁,轻率盲目,若好高骛远,刻意追求大跨度、深分析;或贪多求全,大而不当,如此只会事与愿违。例如“革命战争时期本地区的英雄人物和革命斗争事迹”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活的变化”即有很强的地域性。

现实性:“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学生十分关心时事,例如西部大开发、加入WTO、中美关系、台海危机、中东和平等极其令人关注。大家应注意与现实的结合,加强当代身边问题的应用性研究,密切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把课堂向社会和自然界开放,活学活用,确保针对性和时效性。近年文科综合高考密切结合时事热点,例如去年的“中国加入WTO谈判、巴以冲突问题”;今年的“美国对外扩张、中国西部开发、三次科技革命、反腐倡廉、三农问题”等。抓住许多热点“南斯拉夫沧桑、朝鲜半岛风云、长征探秘、宗谱管窥”等,尤其借助某些重大纪念活动如建党80周年、辛亥革命90周年、北京申奥等,不妨展开“血沃中华——中共浙江早期英烈、辛亥革命与鲁迅作品”、“从病夫到巨人——20世纪中国体育历程”等的探究。

创新性:“创造性是人所普遍具有的潜能”⑶,所谓“研究是最有效主动、最能够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学习”。传统思维中存在偏重求同、单向、演绎性思维,注重重复性、教条式、两极化(非黑即白)的训练,而求异性、发散性思维即相当欠缺,造成高分低能。因而应打破思维定势,珍惜奇思异想,似乎荒唐的,并非没有价值,要消除保守、盲从,鼓励标新立异,自成一家之言,保留独立见解,有意识地提高批判能力与思辩能力,在研习的广阔天地中逐步锻炼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全员性;活动不仅应面向全体,要求人人参与,班级中积极协调配合,因为参与比成功更重要。而且还要集思广益,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进行分享学习,动员各科教师、家庭成员和朋友及其他相关社区人员投入,多多益善。

此外还有前瞻性、开放性、层次性、典型性、协作性等。

 

研究性学习如同一个楔子,冲击了传统教学领地,其所引发的全新探索正初露端睨。万事开头难,我们尤其要把握好选题这关键的第一关,那么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与历史素质教育目标也就大大接近了一步。

注解:

⑴霍益萍、张人红: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和定位, 课程教材教法  2000(

 11)

⑵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

 2000年2月版,第33——35页

⑶马斯洛:《人性能达的境界》,87页,林方译,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版

参考文献

1、陆志平:《激活创造的潜能——南京金陵中学研究型课程探索与实践》,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8月版

2、王洁:课程与学习的交叉——研究型课程初探, 上海教育科研   2000(1)

3、安桂清:研究型课程探微, 课程教材教法  2000(3)

4、徐桦君:研究性学习的实施, 教师报  2001年4/18

及最近《教育发展研究》、《江苏教育》、《上海教育科研》上的研究性学习栏目,南京师大附中编写《求真》论文集,江苏省教委编写的教材《高中综合实践活动指导》,及《历史教学》2001年第2、6

 期中叶小兵、沈素英、殷俊等人文章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