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学研究 >> 正文
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十大历
高考辅导怎样分析历史事
高考辅导怎样分析历史事
高考辅导如何解答历史选
高考辅导高三历史总复习
高考辅导之怎样解答历史
高考辅导之怎样做历史简
高考辅导之怎样解答历史
高考辅导之怎样解答历史
优秀历史试题设计一:台
最新热门    
 
历史教学设计探究:结题报告

时间:2009-10-18 17:55:06  来源:李年华
 

新课标课堂教学设计探究报告(附案例)
  
李年华

一、选题的意义和价值:

国家在广东、山东、海南、宁夏等四省开展课程改革经过了一年多的时间,现在还没有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但在全国的推广是必然之势。新的课程改革有一个纲领性的文件,那就是“课程标准”。它是教师备课、教课、评课的依据,也是对学生考试的依据。课程改革,首先要求教师仔细研读各科的课程标准。那怎样将课程标准落实在教学过程中呢?一个最重要的途径就是课堂教学,而做好课堂教学的前提就是做好课堂设计。在课堂设计中体现新课程的理念、方法。可以说,课堂设计是课程改革的重点、难点,是每一个教师要做好的日常工作,是每一个教师垒建专业功底的必经之路。

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由于课程改革的时间不长,只有一年多的时间,新课程标准、新教材也出现较迟,因此,“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设计”在教学一线的探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是,深圳市已经有了较好的基础,可以说是走在全国的前列,深圳市历史教研究员宾华老师在课堂教学设计的理论方面颇有建树,在全国有很大影响,如他关于课堂导入要达到的三个目的:起兴、凝神、点题,是教学论上的独创。在宝安区,教研员周朝阳老师对课程标准上也有许多独到的见解,他的课题“新课程标准下历史教师对教材的再开发研究”被列为宝安区十一五规划重点科研课题。教研科培中心组织了新课程条件下的课课堂教学设计比赛,为这一课题提供了很多很好的课例。在观谰中学,张恕老师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学案教学已经积累了大量素材,它代表学校参加的宝安区教学比武取得了二等奖第一名的好成绩。

三、本课题的研究目标:

服务于常规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为学生的高效学习服务。

四、研究过程主要内容:

第一项,如何处理教材?对新教材的处理要依据课标,兼顾其他版本教材,还要考虑学情。

现以岳麓版教材《民族国家的统一之路》为例,说明如下。

一、课程标准分析:必修I的主题是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政治领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课程标准安排了九个专题。其中第7个专题是“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发展”。与德国相关的的要求,显性的是:知道《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隐性的是“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确立和发展”:古代希腊,小国寡民,其政治制度的特点是公民直接民主。在近代,经过资产阶级革命,逐渐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确立起资产阶级代议制度。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度是人类政治文明历史上的重要成果,它的理论基础是启蒙思想家倡导的“人民主权说”。在17、18世纪,通过英国、美国、法国早期资产阶级改革在欧美国家确立;在启蒙思潮和以上国家革命的影响下,19世纪末,俄国、德国、日本等国又通过自上而下改革的方式,制定宪法,设立议会,资产阶级开始参与国家政权,初步建立代议民主制度,建立了形式上的近代资本主义政体。但是,俄国、德国、日本两国君主专制色彩十分浓厚。后来,这种制度通过一系列的历史变革而变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通过对德国和日本的民主化改造,代议制民主才得以在这两个国家巩固下来。具体到本课,要求讲清德国代议制民主是怎样初步确立、发展和完善的。

“知道《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是德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它继承了普鲁士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它是德国历史和现实的产物,也在相当长时间决定了德国历史的走向。德国挑起两次世界大战,对欧洲乃至对世界造成极大的伤害,都与这部宪法的影响有联系。学习这部宪法是了解德国历史乃至欧洲历史的关键点之一,所以课程标准要求知道它的主要内容。

“比较德意志君主立宪制度和法国共和制度的异同”:在欧洲历史上,德国和法国是毗邻的两大国,两国都是历史文化悠久的国家,都对人类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但是,他们之间的恩怨情仇也十分引人注目。拿破仑战争、普法战争、一战、二战,他们都是不共戴天的敌人。二战后,由于德国最终走上民主道路,正确解决了历史问题,两国关系才正常化,并逐步发展成“兄弟国家”。19世纪,他们在经济上都是资本主义国家,但在政治上,他们是两个不同的类型。法国通过一次又一次的革命,打击了封建势力,确立了比较完善的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确立了共和政体。而德国是通过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完成统一的 ,《宪法》是皇帝对臣民的恩赐,披民主的外衣而行专制之实。19世纪,资本主义国家有两种政治类型:英、法、美等国是典型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德、俄、意、日等国是具有民主色彩的专制统治。比较两国的政体有助于理解19世纪以来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的全貌,也有助于理解德法关系,有助于理解欧洲历史。所以,课程标准要求比较两国政体的异同。

 

 

“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资产阶级代议制有局限性,它是资产阶级的民主,劳动人民能够享受到的民主权利十分有限。但在历史上它还是发挥了重要作用,它调整了统治解决内部矛盾,也调整了阶级之间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人民能够享受到民主和自由。它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社会和谐。在资本主义发展早期的德国,它是不健全的,所以德国的资本主义发展是畸形的:经济上资本主义发达;政治上,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也正是由于德国的资本主义是不健全的,所以它给德国人民、给世界带来了灾难。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从反面说明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二、教材分析:

我们可以把岳麓版教材和人教版教材作比较。如何体现课程标准的要求,岳麓版教材是这样呈现的:课标题是“民族国家的统一之路”,有三个并列的子目:德意志国家的统一、德意志帝国的统治、“没有共和主义的共和国”。人教版的教材是这样呈现的:课标题是“资产阶级代议制度在欧洲大陆的发展”,有两个并列的子目:“艰难的法兰西共和之路”、“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两种版本的教材各有特点,岳麓版教材有利于学生了解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的背景和影响,但让学生抓不住重点,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且课文的标题背离了课程标准的要求,淡化了主题。人教版教材用较短的篇幅体现了课程标准的第一个要求,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但是,对德国以后政治的走向缺乏介绍。事实上,学生对两次世界大战间德国扮演的角色、法西斯的影响、现在德国政治状况是很感兴趣的。但是高中的三本必修教材都没有加以介绍。因此,课文没有很好地体现专题的特色。对于课程标准的第二个要求“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也体现不够。如果能够提供适当的正反两面的材料,说明资产阶级代议制在“德国”政治发展中的作用就更好了。鉴于此,有必要对教材进行再开发。

三、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在初三时在“世界历史”第一册第26课学过“德意志、意大利的统一”。对德国的统一过程有初步的了解,因此,本课的学习,课文的第一个标题的内容“德意志帝国的统一”只是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这一重点内容的背景知识。通过对英国、美国、法国政治制度的学习,学生对资产阶级代议制及其多样化的表现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为学生了解德法两国政治制度的异同提供了基础。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德国是那场战争的主角。日本首相无视亚洲邻国人民的感情,多次参拜靖国神社,而德国首相在波兰被屠杀的犹太人纪念碑前下跪,对战争态度的鲜明对比也令人深思。总之,德国的历史是高中学生的兴奋点。

 

 

四、根据以上三个方面的分析,制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1、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德国近代政治制度形成、发展、完善的大致过程。掌握《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认识到“魏玛宪法”的进步性和局限性,了解二战后对德国的民主化改造。

2、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通过德国与英国、法国政治体制的比较,认识德国政治体制的特殊性及对德国历史的深远影响;通过对现代德国政体和近代德国政体的比较,认识政治民主化进程的曲折性,从正反两面说明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

3、通过与法国政治制度的对比学习,认识到近代政治民主化进程的多样性。

五、对教材的处理:

根据教学目标,本课的主题应该是:一波三折的民主进程。本课的重点应该是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内容,难点是专制主义、军国主义对德国的影响。

教材的第二目《德意志帝国宪法》、第三目内容“魏玛宪法”部分可以初步达成课程标准的要求。但还不充分,需要补充二战后盟国对德国的民主化改造来说明德国代议制度的发展和完善。为了达到教学目标,还要对课文的标题和子目进行调整,以突出代议制民主这一主题。

本课内容结构调整如下:

1、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君主立宪政体,初步建立代议制度。

2、1919年《魏玛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但不巩固。人民享有一些资产阶级民主自由的权利。

3、二战后,盟国对德国的民主化改造。德国走进世界民主国家行列。

4、德法两国政治制度之比较——政治民主化进程的多样性。

 

第二项,对课程标准中涉及到的重点内容,要引导学生深入探索。以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为例加以说明如下: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瓦解、重建、演变,是高中历史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的主干线索之一。“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重建的重要步骤(另一步骤是成立“关贸总协定”)。“布雷顿森林体系”的重要内容是“美元双挂钩”。因此,理解“美元双挂钩”对学生学习“经济成长历程”十分重要。

 

 

一、这一规则的内容:

《布雷顿森林协定》规定:美元同黄金挂钩、其他各国货币同美元挂钩。

所谓美元同黄金挂钩是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成员国,必须确认美国政府在1934年规定的1美元含金量为0.888671克,即35美元一盎司的黄金官价,并把这一官价作为国际货币制度的基础。美国承担各国按黄金官价向美国兑换黄金的义务。各国政府必须协助美国政府维持黄金官价。

所谓其他货币与美元挂钩,就是各会员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按各自货币的含金量与美元确定固定比价。

二、这一规则在当时的意义:

其一,这一规定,使美元等同于黄金,美元从此有了“美金”的说法;其二,与美元比起来,其他国家的货币处于从属地位,确立了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中心地位、主导地位;其三,这一规定,也体现了美国在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正如当时美国财政部长福勒所说:“各个行星围绕着太阳转,各国货币围绕着美元转。”

三、这一规则的背景:

为什么各国接受这一明显对美国有利的游戏规则?其一、在当时,美国是经济上的超级大国。据1948年统计,美国在资本主义整个工业生产中占到56.4%,在资本主义整个出口贸易中占32.5%,黄金储备占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黄金储备的74.6%。而其他国家普遍萧条,德意日战败国几乎成了一片废墟,英法等战胜国“赢了战争,输尽了财富”,实力大为削弱。在当时,游戏规则是由强者制定的。其他国家的战后重建工作还指望美国的援助。事实上,西欧的经济复兴,得益于美国的“西欧复兴计划”(马歇尔计划)。其二、这一规则也大体符合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利益。二战后,各国经济百废待兴,各国之间汇率紊乱,波动大,这增加了成本与风险。美元双挂钩,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四、这一规则潜在的矛盾:

当时,法国总统戴高乐就独具慧眼,指出美国在新的货币体系中享有过分的特权。因为其他国家出现了贸易赤字,必须省吃俭用来压缩外汇开支;但如果美国出现了赤字,凭借美元可以用于对外支付,只需开动一下印钞机在空白纸片上印几个阿拉伯数字,就可以换取别国的商品和劳务。

20世纪60、70年代,一方面,侵越战争使美国焦头烂额,庞大的军费让国库空虚,不得不向世界发行过量美元,导致其他国家的不满。另一方面,日本、西欧经济崛起,美国经济实力相对削弱,无力承担稳定美元的责任。由法国人带头,把美元大量兑换成黄金。美国人一见不妙,马上于1971年8月15日宣布:美元与黄金之间只有比例,而不能兑换。在此以后,美国被迫两次宣布美元贬值,其它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趁机纷纷退出固定汇率制,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瓦解。欧洲各国的许多人一度拒收美元,美元由“美金”沦为不受欢迎的货币。这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设计者不曾预料到的,历史与美国开了个玩笑。

其实,在“布雷顿森林体系”成立不久的50年代,美国耶鲁大学教授罗伯特.特里芬就指出: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出现了一种进退两难的状况。为适应世界经济增长和国家贸易的发展,美元的供应必须不断的增长;但这样又使美元同黄金的兑换性日益难以维持。“特里芬两难”揭示出:“布雷顿森林体系”潜藏着矛盾和不稳定性。

 

 

五、如何看待人民币升值,美元贬值?

现在,人民币升值是一个热门话题。据媒体报道,2006-05-16人民币兑美元以7.9984报收,首破8元心理关口。人民币升值对于国内经济的影响综合来看,有积极因素也有负面因素。积极影响因素:有利于中国进口贸易活动;原材料进口依赖型厂商成本下降,等等。但是消极影响也十分明显:提高了中国商品和劳务的成本,降低了竞争力,给中国的外贸出口造成极大的伤害;人民币汇率升值会降低中国企业的利润率,增大就业压力,等等。

对美国而言,美元贬值,可以降低美国商品出口的成本,从而提高美国商品的竞争力。所以,在1929——1933年年经济大危机期间,美元首先贬值,其他各国货币也纷纷贬值,希望能扩大出口,缓和本国的经济危机。现在,美元继续贬值,有助于美国企业增加出口,扩大盈利范围。但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美国对外输出的电脑、汽车、化工、制药等传统制造业产品很多已经是在外国生产或组装,因此美元贬值对他们帮助不大。但另一方面,美国的农产品、电脑软件产品、影视娱乐产品大体上仍旧是「Made in USA」,因此这些行业肯定会从美元贬值中受益。美元贬值是一把双刃剑,但从总体而言,美元贬值对美国经济是利大于弊。

 

第三项,课题总结:

1、新课程标准下课堂教学设计,要重视课堂导入,重视课堂导入,体现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好的课堂导入,应该起到“起兴”、“凝神”、“点题”的作用。“起兴”:是指唤起学生的兴趣,顺利实现课与课之间的频道转换。学生一天要六到七节课,产生学习疲劳是正常的。形象的、生动的、幽默的的课堂设计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学习疲劳。“凝神”:是指在缓解学习疲劳的同时,引导学生的思维,在笑过、哭过、议论过后,有所思考。“点题”:是指教师的这一切都是有目的的,是为了把学生的注意力转到教学任务上来。好的课堂导入,最好首尾贯通,一气呵成。如,宝安中学于敏老师讲历史人物拿破仑一课,用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导入,效果十分好。

2、围绕课程标准构建教学体系。课程标准是准绳,而课本只是学材之一。要针对课程标准,对教材删、简、补、理。

3、教学过程中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搭台,学生唱戏。

4、三种做法:学案教学、历史材料进课堂、结合时事热点。

学案教学:给出填空、简答、阅读等,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课前预习。课堂利用学案强化基础知识的学习。课后可以便于学生复习。有利于解决教材对课标的体现不足的问题。学案体现了教师对课程标准的独特理解和对学情的把握。

材料进课堂:感性教学,体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要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分析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凡是学生能够通过分析材料得出结论,掌握知识的问题,就要坚持使用这种教学方式。忌讳直接告诉学生结论,让学生去背。

结合时事热点:历史有三个层次:一是真实发生过的事实;二是人们对历史事实的鉴别、认定;三是人们对历史的解释评价。人们对历史的解释是变化的,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立场都会有不同的解释。因此,有人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只有结合时代热点,才会切中学生的兴趣点,撩起学生的兴奋点。事实上,一些重要的考试,都从不同层面结合了时代热点。

5、适当的当堂练习。反对题海战术,但适当的试题可以起到巩固、检测的作用。题目尽量引入材料,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对信息进行整理,说明问题。   

   
关于这一课题,还有必要结合教学实践,不断地深入探讨。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