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赵季平:文艺追求不朽
邓榕忆邓小平:一生最高…
韩三平:中国电影市场4…
李义平:接受传统文化不…
“第一武指”袁和平:面…
中国音协主席赵季平:《…
王清平:十五年秘书生涯…
赵季平:要多创作还要多…
龙平平:邓小平和李明瑞…
周国平:只有把平凡生活…
最新热门    
 
尹平平:博士学历变“水” “黑锅”不该博士背

时间:2010-9-17 10:59:22  来源:不详

在导师“一言堂”的培养体制下,在导师指导博士生人数不受约束的条件下,在导师的学术造诣和学术道德良莠不齐且缺乏监管的情况下,博士生并不是博士学历“量多质低”的罪魁祸首,相反他们是博士生质量不佳、博士学历贬值的直接受害者

 

  8月底,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周光礼推出的新书《中国博士质量调查》让人们注意到,有的博导竟同时指导47名学生,有3%的博士生从未与导师交流过……

 

  此后,不少媒体开始围绕“中国博士的质量在迅速下降”这一话题进行报道或展开讨论。其中“为发论文重金购买学术期刊的版面”“创新能力越来越低”“无法让用人单位满意”等报道,让人越加质疑博士生的学术道德和科创能力,甚至禁不住蔑视起这个拥有几乎可谓是“最高学历”的群体。

 

  可是,博士学历越来越“水”,真的是因为博士生们自己不求上进吗?也许确有这种情况,比如为往自己脸上贴金,通过各种关系去读在职博士“混”张文凭的个别人。但对大多数靠自己实力读博的青年们来说,用“不求上进”来形容他们恐怕有些冤枉。

 

  就拿一个导师动辄同时指导众多博士生这一点来说,就不是博士生可以自己选择决定的。至于博士生一年见不了导师几面,甚至常年见不到导师,也不是因为他们自己不积极主动,而是因为同时承接N个课题、包揽N个项目并且身兼N个行政职务的导师自己手底下的事情都忙不过来,根本顾不上与学生交流。更何况,接课题、做项目、搞行政都是名利双收的事情,相形之下,指导学生又能给自己带来什么呢?

 

  有的是见不到导师,有点则与导师关系太“密切”。一所名牌大学的工科博士生吴安平就嫌导师对自己的干预太多。“我80%的时间都给导师做项目”,而这些项目的学术水平并不高,花大把时间只为了帮导师争取经费。(9月13日《南方周末》)

 

  “老板”,这个博士生们对自己的导师的称谓,实在是再贴切不过了。因为在中国的高校中,导师与博士生之间大有从“师徒关系”演变为“雇佣关系”之势。博士生的研究方向由导师定,补贴由导师出,论文由导师改,文凭由导师定……一切的一切都掌控在导师的手里,不管他们叫“老板”,合适吗?

 

  就像吴安平说的那样,不少博士生自己希望专心从事感兴趣的课题研究,但导师的指令无法违抗。据他所知,有的导师甚至会暗示学生:想做自己的事?除非你不想毕业。在这种情况下,谁还敢创新?不少曾怀揣着科研理想拜入名师门下读博的青年,最后都被耗得热情丧尽,沦为文凭的奴隶,甚至为发表论文不择手段。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