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鲁迅作品并未大撤退 经…
第五届鲁迅文学奖备选作…
专家称教材调整鲁迅文章…
吴乃华:鲁迅如何剖析国…
浅析“琵琶”于《琵琶行…
夏荆山作品《自在观音菩…
评:捐赠的于右任作品到…
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
鲁迅文学院将为港澳作家…
著名漫画家华君武因病去…
最新热门    
 
鲁迅作品并未大撤退 经典名篇依然在教材中(2)

时间:2010-9-19 11:28:47  来源:不详
材。

新课标教材打破了以前由“人教版”一统天下的局面,于是才出现了“粤教版”、“苏教版”、“鲁人版”等高中语文教材。

更重要的是,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后,整个语文课程的结构改变了。反映在教材上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分为“必修”部分和“选修”部分。以“粤教版”为例,就有5册必修课本、15册选修课本。

课改后必修课的课时相对减少,使得课文篇目也作出了相应调整。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人教版新课程高中语文教材执行主编温儒敏此前发表文章称,以“人教版”为例,必修课只占1.25学年,余下1.75学年用作选修与复习。“总课量少了,课文总篇数也相应要减少。就是说,鲁迅篇目在必修课中的减少,是由于课程结构变化与整个课时减少决定的。”记者了解到,一些篇目只是从“必修”调整到了“选修”,并非被删除。

要厘清“鲁迅大撤退”这个话题,必须了解一个重要背景:我国各省、市(区)启动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时间不一致。如广东省是全国首批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的实验区,从2004年秋季入学的高一新生开始采用“粤教版”语文教材。而有些省份,如四川省、青海省今年才进入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

为何教材变动

总牵动“神经”?

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邓国伟:初中和高中阶段,正是孩子人生观、价值观成形的时期,下一代的教育当然受到重视。人们对语文课本篇目的关注,也说明语文教学在传授知识和育人方面承担着重要的使命。

此外,这也表明语文教材还没有达到理想状态,还不能让绝大多数人满意,语文教材在篇目选择上仍有改进空间。

新中国成立以来,语文成为一个综合的概念,包括文字、语言、修辞、逻辑和创作等,这些都统归到语文的名下,语文承载着复杂多样的任务。因为概念的模糊,对语文包含的内容发生争论也是必然的。

语文的学习到底为了什么?是单纯给语文知识,还是带有其他目的。在我看来,语文不但是给提供知识,还要给人向上的精神、人生的方向,培养自由活泼的精神和独立的人格,进而提升人的创造力、想象力。这是中学阶段的数学、英语等其他课程所无法提供的。

当然,并不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