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论中国传统吉祥观念在现…
日汉翻译中不可忽视的日…
中国传统文化与包装设计…
浅析昌黎地秧歌在推进全…
柳萌:母亲心中的月亮
古典诗词中的菊花意象
从唐诗中的“月”浅析唐…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图书…
浅谈超越与新生——浅读…
李志茗:戊戌变法中的康…
最新热门    
 
传说中的君子国竟是朝鲜半岛?

时间:2010-10-9 11:04:49  来源:不详

大约由于现实世界总是小人横行、奸诈百出的缘故,关于君子国的幻想便古已有之,而且绵延不绝。

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有关于“君子国”的记载了。《山海经·海外东经》曰:“君子国在其(按指“奢比之尸国”)北,衣冠带剑,食兽,使二大虎在旁。其人好让不争。有薰(堇)华草,朝生夕死。一曰在肝抡之尸北。”《淮南子·坠形训》也有“东方有君子之国”的说法,汉高诱注跟《山海经》说法相似,“其人衣冠带剑,食兽,使二文虎也。”《论语·子罕篇》说,孔子产生过迁居“九夷”的念头。当时有人提醒他,那是个贫穷落后的地方,不宜居住。孔子反问道:“君子居之,何陋之有?”有学者根据《说苑·君道篇》、《淮南子·齐俗训》、《战国策·秦策》《魏策》、李斯《上秦始皇书》等相关记载,推测说,“九夷”原本是鲁国之地,散居于淮河、泗水流域,北边跟鲁国、齐国接壤。但是,根据孔子话中的“君子居之”推测,“九夷”应该就是“君子国”。《论语·公冶长篇》记载,孔子有一次发感慨,说了句“道之不行,乘桴浮于海”。孔子乘木筏不是为了横渡太平洋,他是要去这个悬于海中的君子国隐居。“九夷”跟海有关,古书中“命九夷,狩于海,获大鱼”的记载,是很好的证明。刘宝楠《论语正义》说得直接了当:“子欲居九夷,与乘桴浮海,皆谓朝鲜。”

回头看《山海经》和《淮南子》高诱注关于方位和风俗的记载,君子国也是指向今天的朝鲜半岛。商周时期,朝鲜半岛是中原等地人民避难之所,商朝末年有大臣箕子亡命朝鲜,带去先进的中原文化,“教其民以礼仪”(《汉书·地理志》)。两个原因,使得朝鲜半岛一带成为春秋以后中原地区人们传说中的君子国,这是合乎情理的事情。此外,把位于东方的朝鲜半岛说成君子国,也符合阴阳五行的理论,《淮南子》“东方有君子之国”高诱注云:“东方木德,仁,故有君子之国。”

从清人李汝珍的小说《镜花缘》看,比起我们身处的现实世界,君子国固然有令人肃然起敬、心生羡慕的一个方面,“耕者让畔,行者让路”,“士庶人等,无论富贵贫贱,举止言谈,莫不恭而有礼”,等等。但是,也的确有另一个方面:君子国国民都以君子的标准自律,行事之际,谦让不休,不但麻烦,还会陷对方于不义。严重的时候,不免起纷争。小说中讲了如下三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一个“隶卒”(类似今天警察)买东西,不满意于卖方的高货贱价,要求卖方加价,他才肯购买。而卖方,不但不肯加价,反而搬出“漫天要价,就地还钱”的俗语,说自己报价已经“颇有虚头”,要求隶卒砍价,否则就不卖给他。隶卒说卖方自己“以高货讨贱价”,反而要求他克己,有失忠恕之道,称自己不能受卖方的愚弄。争执不下,无法成交。隶卒赌气,照价付钱,但是只拿了一半货物。正准备离开,卖方不肯依,拦住不让他走。最后,两个过路的老翁出面,“令隶卒照价拿了八折货物,方才交易而去”。

第二个故事:一个“小军”(士兵)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