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现在散文评奖大多是人情奖 公平公正何在? |
 |
时间:2010-10-13 11:26:57 来源:不详
|
|
|
阎纲:现在散文的评奖大多是人情奖 公平公正何在?
阎纲:我的题目是“恕我直言,我提一个问题”,有些问题林非先生涉及到了,他的发言我会做一些补充。
第一个是我所理解的散文。散文到底是什么?这个说法太多了。什么是散文?说法很多,鲁迅时代很多大家都有高见,在座的诸公也都有高见,散文是诗的散步,有意思。张守仁说散文就是一句话,写特殊,特殊写。其实,凡是真文学都是写特殊、特殊写。也就是必须有独特的发现、独特的感悟方可提笔为文。那么什么是散文呢?我以为有史以来,文学分为两大类,韵文和散文,韵文之外都是散文,文史不分,散文于说史分不开,随着传奇、说话的出现,散文就分成了虚构和非虚构两大类。虚构的散文可以称为小说,非虚构的散文也可以称为纪实文学,包括自传体文学和报告文学。我们今天所谓的散文自然包括在其中,今天所谓的这种散文其实就是散文的一部分或者是狭义的散文。
是纪实文学包括报告文学,还是报告文学包括纪实文学,所以报告文学评奖的对象有点像是圈地是不妥当的。那么到底什么是散文?我以为构成散文的特点是两句话,就是独特的发现、自由地表达。鲁迅称曹操是改造文章的祖师爷,他的文章简明扼要,想写得便可以写出来。鲁迅烘托想写什么就写出来就是自由地抒发,自由抒发什么呢?当然是知识分子、作家的主体精神。我们当前散文所缺欠的恰恰是文学作家主体精神的缺失。辞藻华丽而思想贫乏,有感动而很少震撼。
第二,一种值得关注的现象。
1、正如毛泽东主席1957年说的,现在还是放得不够。这话我在刚刚粉碎四人帮的时候,作为标题在《人民日报》上发表过,20多年过去了仍然面临放得够还是不够的问题。一些读者认为好的散文不但不能评论,而且不让发行。即便准予发行评奖却不允许。散文集出版发行受阻,后来又准予发行,读者感到莫名其妙。小说《废都》被禁了,但禁也不对。禁和不禁应该有一个标准吧。我们散文评论标准何其混乱啊?
2、散文的选和评。恕我直言,散文的选评比较多,个人的心里有一杆秤,但选集的编者应该排除一切非艺术的干扰,自由地表达主体的艺术,有的选本不认真,说的是一套做的是一套。散文评奖不只是一种,这个现象是好现象。但是也希望对作者负责认真地读认真地评,不要远离文本,团团座、吃火锅。进来读到红孩儿的一篇文章,他说评奖何时不用打招呼。一,评奖资格不公开,评委人员是圈子。二、群众不参与简直就是评委自己的自助餐。奖项设得很多,评奖评得很烂。第三,大多是人情奖,招呼奖。公平公正何在呢?红孩儿批评的现象有没有?在散文评奖活动中有没有?有没有那么严重呢?我不知道。有则改之,让涉案者自己脸上发烧吧。
第三,散文研讨及其他。
我前些年曾经和韩晓会(音)交谈。他问起当前的状态。我说作家要表现,政府要宣传,读者要好看,书商要赚钱。文人和商人联姻之后,文学创作和文学活动就变味了。散文协作比起报告文学写作来就是差钱。所以散文作品[1] [2] 下一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