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浅析柳宗元《永州八妃》…
浅析文艺理论建设中的消…
浅析传统艺术与现代产品…
浅析《红楼梦》玉石崇拜…
浅析“琵琶”于《琵琶行…
从剪纸艺术浅析民俗文化
浅析孤花表春余—韦应物…
浅析一声清罄 余韵悠远…
浅析《等待戈多》的后现…
浅析传承与延展:乡村社…
最新热门    
 
浅析从阐扬幽韵到独抒性灵 —明清散文的审美现代性

时间:2010-7-8 11:00:13  来源:不详
论文关键词:明清散文 审美现代性 主体自觉
  论文摘要:明清散文的审美现代性展示了自觉的人文理想和自由的世界观,文章试图从李费、袁宏道、张岱、黄宗羲和汪中为文为人中发掘出这种审美现代性。
  审美现代性应该包括:“在现代性的总体性结构和精神氛围中的审美趣味,审美价值的现代性品格和现代性意向。审美现代性展示了自觉的人文理想和自由的世界观,在一定意义上讲就是指主体精神内涵的现代性,这种现代性的精神内涵在文学作品中或是以传统的文学形式来表述,或以名目繁多的现代技巧来呈现,但其现代性内核就是人的主体性。明清小品散文就是在这种真善美的价值判断标准下,展现了人的自觉和文的自觉,从而架构起了与现代审美互通的桥梁。
    真善美作为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东西,与创作主体紧密相连,是创作主体本质力量的显现和创造性的体现,是能贯穿古今文学的审美互通点。明清小品散文正是在这种真善美的标准下,充分展现了人的自觉和文的自觉,成为明清文学与现代中国文学的审美互通点。
    张岱是晚清散文最后一位集大成者,自幼聪慧灵隽,六岁时即被名士陈继儒引“小友”,自小豪华奢侈的生活养成了他喜欢享受、性情豁达、守大节而不拘泥于小节的性格。在散文创作中又受“公安派”和“竟陵派”影响,形成了其清新流畅、独抒性灵又不失冷峭诙谐之趣的为文风格。
    被袁宏道称为“细行不修,适情任口”,“好刚使气,快意恩仇”的李蛰,虽然好骂,但在他冰冷、尖刻的表面覆盖下,却是一颗充满善意的心。他自己就说:“我口恶而心善,言恶而意善也。”(《三蠢记》)而奠定他文坛地位的名篇《焚心·童心说》,公然以异端自命,倡言“人必有私”,“童心既障,于是发而为言语,则言语不由衷;见而为政事,则政事无根抵;著而为文辞,则文辞不能达”。这种独抒性情,敢于言敢于怒的性格不正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现代人的主体自觉,不正是在李蛰本人身上,在李赞的散文中透射出的审美现代性吗?读过明清史的人都知道李蛰是因言而获罪,最终招来杀身之祸。袁中道曾再三说过,李赞写文章最大的特点是“别出新眼”。这里的“别出新眼”就是指喜欢读史、谈史、以史喻今,在那个对于所谓“大君子”敢怒不敢言的时代,李蛰的“默虚文,崇实用”虽有益于世道人心,但也必定触犯时忌。放言无惮、毫无顾忌、不守礼法的文风与魏晋名士孔融、秘康的文章一样都不被当时皇上和朝廷命官所欣赏。在一个思想禁锢的时代,以秦始皇为千古一帝,不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敢于怀疑,无论在思想史还是文学史上,李蛰的确非常人可比,有着难能可贵的现代人的审美品格,在这种品格支撑下的李蛰,为人为文都被后人所敬仰。
    “山有色,岚是也;水有纹,波是也;学道有致,韵是也;山无岚则枯,水无波则腐,学道无韵则老学究也”。 “公安派”的领袖人物袁宏道在《寿存斋张公七十序》里开宗明义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韵既是情,是性灵,是个性。从这篇小品文里最能看出袁中郎的性情,处处以“人”,以“自我”作为终极关怀的对象,他提出“无心”与“纵心”的主张:“无心故理无所托,而自然之韵出焉”,“纵心则理绝而韵始全”。厌倦束缚,热爱自由的袁中郎还喜欢写那些“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游记小品文,这与当时的社会风气有关,也是与作者借山水自然来抒写主体“性灵”分不开的。“心情半佛半仙,姓字半藏半显”,在出世与人世之间徘徊的袁中郎不像李蛰那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