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透视首届非遗博览会:非…
透视首届非遗博览会:非…
透视首届非遗博览会:非…
透视首届非遗博览会:非…
首届传统文化与生态文明…
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首届“国学杯”全国业余…
首届“国学杯”围棋赛圆…
首届杭州热波音乐节落幕…
首届“欢乐云南”精品书…
最新热门    
 
透视首届非遗博览会:非物质遗产物质化?(1)

时间:2010-10-21 11:29:46  来源:不详

“绝活”好看但不都能成热销品

“如此多的民间艺人展示绝活,让人眼界大开。”一位观众这样形容他的感受。10月15日-18日,由文化部和山东省政府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在山东济南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600多个非遗项目在展会亮相。“生产性保护”和惠及大众是主办方所强调的,非遗的价值在这里具象成了签订的合同和展台前的人气,传承人们集中享受了被大众关注的过程,但是他们手中的技艺保护和发展仍是展会后要面临的现实问题。

初级阶段的“泛非遗”倾向

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字面理解:“物质”是东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就不是东西。但如今,名酒和凉茶品牌等都说自己是非遗,等于把是东西的东西说成不是东西。事实上,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的只是传统酿酒和凉茶制作的技艺。乱用非遗名号,这是目前商家的一种趋向。

现在我国公布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有1488名,省级传承人5590级。数量众多给传承人的身份识别带来许多困难,更何况只要问起某工艺技师是否是“传承人”?回答基本是肯定的。滥用传承人身份,是目前手工艺从业者的一种倾向。

用联合国的说法,评选“非遗”是为了保护,潜台词是说它处于弱势,有濒危的风险。但在我们这个重视饮食文化的国度,进入国家级非遗名录的餐饮项目,基本没啥传承风险可言。

这些不足,正契合了中国政法大学世界遗产法研究中心主任刘红婴的一个判断———中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上跟进的态度很积极,不过仍处于一个“初级阶段”,原因是对评选“非遗”的标准、数量把握不甚准确。在泉城济南落下帷幕的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上,国家文化部非遗司司长马文辉表示,目前非遗工作的重点,是进一步探索有效保护非遗项目的方式方法。今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开始正式审议。

目前在传统手工技艺方面,作品销售渠道狭窄,传承后继乏人的现象较为普遍。虽然在很多地方非遗旅游才刚刚起步,但传承人大都对以旅游提高非遗的知名度、增加自身收入持欢迎态度。

其实,非遗的旅游已随着非遗申报评选的热情一起升温。是让粗制滥造的旅游纪念品、装模作样的表演对非遗的本真性造成新的伤害?还是要让旅游行为真正焕发非遗背后的传统文化的生机?专家认为,要必须在可持续、不以经济因素为首要考虑的条件下,非遗旅游才能稳健向前发展。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