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传承国学 小朋友穿汉服…
学技能学国学武侯启动全…
北京丰台5所小学启用自…
钱文忠担心现在的国学热…
文献学是国学的基础
美女作家安意如:国学要…
“千童诵国学”震撼全场
季羡林是“国学大师”么…
本源的力量——当代国学…
国学从娃娃抓起?
最新热门    
 
“国学天才”是谁编的造神故事?

时间:2010-11-01 11:27:55  来源:不详
这个夏天,上演了一桩绝佳的闹剧。先是一起创造了“少6分被陕西省招办拒绝投档到复旦大学”的“国学天才”孙见坤,再到复旦大学教授否认曾为他写请愿书,紧接着孙见坤陷入“抄袭门”并被指“无德无才”。短短十天,事情黑白逆转。

这种闹剧模式已不是首次上演了。几个月前,唐骏也遭此命运,从称其为高端人才到被人奚落为野鸡大学毕业生,舆论前后判若两人。一位媒体人私下幽默地解读过这种故事:“有人创造了一个神,后来突然发现,神也是有污点的。好了,原来他不是神,那就把他打倒吧。”细想一来,正是此理。而他一倒,一系列的“连环拳”又来了,有人窃笑:“我说呢,某某怎么那么厉害?原来……”有人作义愤填膺状:“某某折射了某某品质的缺失,难道这个社会……”

事实上,孙见坤还是原来的孙见坤,唐骏还是那样的唐骏,之所以前后鲜明对比,原因就在于事前的“造神运动”导致了事后的心理落差。我们不禁疑惑:为何造神?是谁在造神?又是谁在毁神?

一切源于公众对优秀者的过分期许。在我们的传统思维里,公众一直需要一个榜样,塑造好榜样后又唯恐其不完美、不让人信服,所以,我们的“优秀者”一定要毫无瑕疵,最好还肩负些使命。另一方面,我们还喜欢受挫的优秀者,无论他们曾经失败或是现在正遭到困境,越把其处境弄得煽情,我们就越为之疯狂。这两种传统让不少人集体有了宣传家的思维,热衷于不是则非、非好即坏。看到苗子,想到大师;看到苗子受损,想到大师夭折、土壤不好。于是,优秀的孙见坤十天内被全民推上“神坛”。

客观地说,报道孙见坤事件的首家媒体并无过错,他们也将“国学天才”加了引号,以示区别。从报道内容上看,所谈也正是对高考招生的理性反思。但是,跟进的媒体却未必如此,在疯狂的尖叫中,一个趋向愈发明显:孙见坤是完美无缺的未来大师。他们忘记的恰恰是,在一遍遍热捧中,却无人去耐心考证支撑起光环的“10年读2000本古籍”等说法是否经得起推敲。

我们遗憾地看到,很少人会发觉自己在被塑造成神,即使发觉了也很少人对此说不。在“既得膜拜者”的示范下,当看到别人有膜拜自己的趋势,当事人常常持默许态度,哪怕对方言语夸张。而面对称赞,尤其是在高招的关键时刻,有多少人舍得说“不,我没那么好”呢?

于是,造神的集体狂欢开始了。十天后,孙见坤文章被指抄袭、剽窃,于是,毁神的集体群殴又开始了。其实,孙见坤不是神,甚至不是完美的学生,但还不至于被批为“无德无才”。爱国学没有错,错就错在抄袭之举,而褪去光环与喧嚣,一件事显得再平常不过:一个本来就不是神的高中生,被发现了错误,仅此而已。

神来了,又走了,公众有的放心、有的寒心。在窃喜与谩骂中,却很少人质疑造神故事本身。社会缺少理性,就无对待优秀者的正确态度;公众缺少理性,就循环于造神、毁神之间;媒体缺少理性,就是自毁舆论之公信力;当事人缺少理性,就为从神到无赖的闹剧命运埋下伏笔。孙见坤之后,下一个神又是谁?

作者:卢义杰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