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北京地名中的“百家姓”
改地名能“拉动内需”,…
不雅地名改不改?“臭毛…
广州老地名消失近两千个…
“文明桥”复名“风流桥…
传统不宜乱改造
山东为水浒故事申遗 两…
《红楼梦》出现多处南京…
试论陕北方言地名词语的…
贵州荔波县名被抢注“商…
最新热门    
 
乱改地名无异于把传统文化赶尽杀绝

时间:2010-11-10 11:26:08  来源:不详

改地名有的是为了吉祥,有的是图好听。

人到一定年龄难免怀旧,为了重享童年的温馨,前几天忍不住来到西直门内新街口一带,寻找曾经住过30多年、离开也近30年的“前英房胡同”。我自认为闭着眼都能找到那条熟悉而简陋的小胡同,哪知眼前满是高楼大厦,转了半天也找不见童年所熟悉的影子。

在街上打听了半天,谁都不知道这附近还有“大四条、前英房”等地名。最后问一位70多岁的老先生才明白,这地方自从拆建成了新的社区,早不叫什么胡同了。老者对原来的胡同如数家珍,只是它们在什么方位已经闹不清了。

我心里不禁空落落的,自己魂牵梦绕的小胡同、能引起对童年生活无限回味的故居,烟消云散了,连“地名”都在这个世上消失了,就像从来都不曾存在过一样。

北京是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地名也是这座古城文化的一部分。“地名”既是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历史传承的重要标记。离开了这些标记,对历史、文化的认知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有些不起眼的地名,稍一琢磨就会发现,其中蕴含着历史、文化内容。就拿我要找的“前英房胡同”来说吧,应该是驻扎军队的“营房”。因为它的北面是“后英房”,东面是“东校场”,西边是“西校场”,再往西有“南草场”、“北草场”。营房、校场、草场……这地区过去应当是驻军的地方。

为什么不叫“营房”而改为“英房”了呢?这就证明了作家肖复兴的看法,“北京人特爱改地名”。大规模改地名是从清朝开始,然后是民国,后来到了文革时期更是大改、特改。

改地名有的是为了吉祥,有的是图好听,还有的是为了表明政治态度、为了“革命”。现在的房地产开发更加速了地名的更改,小胡同没有了,新的高楼大厦透着“现代化”,还叫原来的名字太土了,所以另起炉灶。

但是,地名一更改,地名里所蕴含的文化、历史、风土、人情,统统随着新名字的确立而消失了。用不了多久,两代人下去,北京人就该数典忘祖了。

第九届联合国地名标准化大会已经确定,地名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适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我国也出台了《中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总体规划》。

用法律保护北京的地名,让乱改地名的荒唐事别再发生,政府有关部门责无旁贷。千万不要一面高喊着“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