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浅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社…
文化主体性与历史的主人…
中小学历史教科书六十年…
“瓷器爱国主义”不过是…
黄宗羲学术成就的历史贡…
试论《山海经》的神话思…
忆父亲冯友兰:他在清华…
上图宋刻本,图书与历史…
绣花针的细密功夫——吴…
《国史概要》:樊树志先…
最新热门    
 
历史主义与当代意识——俞吾金教授在上海大学的讲演

时间:2010-11-17 11:28:16  来源:不详
了较高票房价值,但蕴含在这些历史题材作品中的价值观念对现代化建设和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来说又有什么积极意义呢?

   

    值得指出的是,在所有历史题材作品中,某些以维护社会公正作为主导性价值观念的作品,如《包青天》、《海瑞》、《神断狄仁杰》等等,客观上对今天的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发展是有积极意义的,因为在当代中国人的现实生活中,社会公正既是最重要的价值观念,也是最敏感的社会神经。所以,这些作品都具有很高收视率。这里提到“收视率”也不能单从票房价值角度看问题,而首先要从受众普遍关注这样的主题角度来看问题。这些作品对当代中国人的现实生活的发展有意义,但并不等于说,这些作品的作者和编导都已具备自觉的当代意识。事实上,夹杂在这些作品中的许多错误观念,如王权崇拜、清官意识、为民做主、男尊女卑等等,也是随处可见。何况,这类作品也像其他历史题材的作品一样,加进去诸如性、暴力、好勇斗狠等等配料,以致在受众心理上造成这样的印象,即包公没有展昭就无法断案,狄仁杰没有李元芳也无法破案,甚至连自己的生命都保不住。对侠士、武功和力量的过分倚重,给受众造成了这样的印象,即社会公正只能通过超法律的“江湖力量”来维护。这就大大冲淡了这些影视作品原来主题的严肃性和感染力。

   

    综上所述,摆脱历史主义的思维方法,确立当代意识,不仅是历史研究者,也是当代中国人的理论自觉。

责任编辑: 林杏子

 << 上一页  [11] [12] [13]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