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历史教案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北大学者:大学“表演性…
吴鸿清:大学教授“盯”…
学习部大学生组织活动总…
2010北京大学元培学院“…
浅吟低唱 美哉宋词——…
第十届全国古代汉语学术…
浅论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
宝剑之乡浙江龙泉举行剑…
北京师范大学举行纪念陈…
80多个亚洲大学校长聚首…
最新热门    
 
浙江大学“教授下课”调查:30%教师转岗社会服务

时间:2010-12-06 10:25:05  来源:不详

  “大学,大师之谓也。像浙大这样没有人情味的改革和考核方案,估计永远留不住像霍金这样的大师。”有教师谈及此次改革时如此感叹。

 

【“老土鳖”不敌“新海归”】

 

  “不做岗位分类,没有人流出,就无法引进人才。”对学校来说,年轻海归带来的不仅是“新知识”,还有老教授们难以企及的“新气息”。

 

  老师们心照不宣但又备受争议的一点是:教师岗位分类管理,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让学校里的“老土鳖”给“新海归”腾岗位。

 

  “不做岗位分类,没有人流出,就无法引进人才。”浙大某理科学院的院长表示,尽管承受了来自教师中的压力,但内心仍然支持这项改革。“如果不是学校要改革,有些‘混混’根本请不出去。你一撵他,他会说你排除异己。”

 

  这位院长告诉记者,一些新兴学科尤其是交叉学科的发展,确实亟需引进一批年轻的领军人才。但他个人看重引进“海归”,还不光光因为“海归”带来的“新知识”,更重要的是年轻“海归”身上,有着老教授们难以企及的“新气息”。

 

  “有些事情放不上台面,一说就会伤了一批教师的自尊。”院长以教师给学生上课为例。他印象中的一些资深老教授,走进教室时的形象总有点“酸”:左手拿个大水壶,右手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