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历史教案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1915年1月18日 日本向中…
1907年1月14日 秋瑾创办…
1900年1月5日 京剧表演…
《美国的中国形象(193…
1907年12月6日 清末立宪…
1931年11月19日 诗人徐…
1981年11月18日 费孝通…
1916年11月8日 蔡锷病逝
19张珍贵古琴首次集中在…
1936年10月19日 鲁迅先…
最新热门    
 
1919-1921:杜威在中国

时间:2011-01-23 15:56:37  来源:不详
史意义的会面,在餐桌上,两人就“知行合一”的问题进行了深刻探讨。孙中山认为,中国传统的“知易行难”,使人们崇尚空谈,知而不行,觉得了解事理很轻松,做起来却不容易。他现在要反其道而行之,“凡知皆难,凡行皆易”。杜威听完孙中山的阐述和想法后,颇受触动,他支持孙中山的“知难行易”说,因为在他的思想中,行为经验即是根本,而认知不过是行为的工具,这使孙中山感到十分欣慰,通过“质证”,孙中山增加了自信心,也强化了自己重视行动的信念。

 

    后来,孙中山在他所著的《孙文学说》一书中讲到了与杜威会面一事。他说:“当此书第一版付梓之夕,适杜威博士至沪,予特以此质证之。博士曰:‘吾欧美之人,只知知之为难耳,未闻行之为难也。’”孙中山复述当初的谈话之意主要是以杜威的话作佐证,来证明自己所倡导的“知难行易”说的正确性。

 

    第二天,杜威在给女儿的信中也讲述了当时的情景:“昨晚我与前总统孙逸仙共进晚餐,席间我发现,他是个哲学家。他新近有本著作即将出版,他认为,中国的弱点在于人们长久以来受制于古训‘知易行难’。他们总是不愿采取行动……所以孙先生希望通过他的书,引导中国人形成‘知难行易’的观点。”并说:孙中山通过这本书向人们证明,行动要比认知更为容易。从此信的描述中可以发现,杜威对孙中山的“知难行易”说,有着浓厚的兴趣。

 

    其实,杜威对孙中山的想法非常赞赏。当时,刚从日本来华的杜威对中日间的关系就有敏锐的觉察,他不久即在《东海两岸》和《中国的梦魇》二文中陈述了自己的看法。尽管杜威也承认日本比中国发展得快,日本人的力量正在于他们即便在无知时也去行动,通过自己的错误进行认知,但他心里却绝没有孙中山话里话外所流露出来的那种羡慕。在日本讲学时,杜威就对日本军国主义倾向表露出明显的反感,以至日本天皇想授给杜威一枚勋章,他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在他看来,中国决不能走日本的路子,因为这无异于饮鸩止渴。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