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历史教案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何中华:通过“水”的意…
国内外专家对话“百年儒…
匈牙利人千里赴甘肃寻找…
浅析中国古诗文“松柏”…
东方化语境下的中国形象
浅谈演绎东方韵律美一一…
流动的旋律东方神韵之美
论《野性的呼唤》与《狼…
艺术品拍卖市场屡创新高…
东方神骏“呼麦”撼人心…
最新热门    
 
东方意象:21世纪的中国国家文化形象

时间:2011-01-23 15:56:42  来源:不详

 

 

 

2011年1月11日落成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北门广场的孔子像

 

    季羡林先生曾言:“东西方文化的相互关系,就是‘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进入人类第二个千禧年的中国发展成就,成为这句话最好的注脚。许多西方人都在说,21世纪注定是东方的世纪,是中国的世纪;也有许多东方人在说,千年前的盛唐气象又回来了,中华民族要复兴了。美国战略学者约瑟夫·奈(Joseph Nye)却冷静地告诉中国人,“中国世纪尚未到来,美国衰落只是幻景”,提醒中国人要保持审慎的乐观,才能真正融入全世界。于是,“东方”与“西方”的交流与合作话题由于中国经济的崛起再度成为世界发展的最大语境之一。东方,这个曾经长期在西方欧洲中心主义文化中被塑造成为“一种(西方的)替代物甚至是一种(西方的)潜在自我的”对立面来“获得其力量和自我身份认同”的文明,曾被深深地打上了殖民烙印。著名的巴勒斯坦裔美国学者爱德华·萨义德教授(Edward W. Said)在其大作《东方主义》(Orientalism,又译为《东方学》)中深刻地揭示了,现代西方的主体身份是建立在把东方殖民地作为“他者”的认识基础上的。当中国的经济成就迫使西方重新审视东方,使中国有机会重塑“新东方主义”的国家文化形象时,我们的国家在文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