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历史教案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何中华:通过“水”的意…
国内外专家对话“百年儒…
匈牙利人千里赴甘肃寻找…
浅析中国古诗文“松柏”…
东方化语境下的中国形象
浅谈演绎东方韵律美一一…
流动的旋律东方神韵之美
论《野性的呼唤》与《狼…
艺术品拍卖市场屡创新高…
东方神骏“呼麦”撼人心…
最新热门    
 
东方意象:21世纪的中国国家文化形象

时间:2011-01-23 15:56:42  来源:不详
化准备上成熟了吗?在下一个十年里,中国又将以怎样的“文化心态”去迎接经济规模再度攀升后来自世界的各种质疑?

 

    一直以来,我们都认为西方与东方各自有着完全不同的价值观念、战略思维和商业模式,表现在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社会生活和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百余年以来,这种差异和隔离以西方的强势主导着东方社会的进程。直到二战以后,日本经济的崛起、亚洲四小龙的经济飞跃以及千禧年之后中国经济的腾飞,使东亚经济规模占据全世界经济总额的40%以上,亚洲文化贸易也占据国际文化贸易总额的40%以上,这从客观事实上改变了东方与西方原有的差异和隔离的定位。在文化产业领域同样如此,当然,对文化产业而言这一转变也显得更为困难。文化产业直接生产出的文化产品是一种有着文化意义和象征价值的精神产品,其背后有强大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认同的消费驱动。西方社会在多大程度上能建构对东方社会的文化认同和精神向往,这还是一个很大的疑问。他们仅仅是因为个人的特别经历、个别的偶然选择从而选择向东方探望,还是因为他们普遍认为东方已经强烈影响到了西方——从经济与物质到文化与精神?这是一个答案显而易见的问题。尽管在世界文化产业强国前五强——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和日本中,只有东方的日本以独特的动漫产业发展优势位居其中。中国——包括台湾、香港、澳门和大陆在内——这个从来自视是文化资源丰厚的东方大国,似乎还没有发生与经济崛起相匹配的文化复兴。这是中国文化产业面临的国际尴尬。

 

    叶舒宪先生曾指出,这个国际尴尬恰恰在于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文化匮乏”。中国是文化资源大国,却面临着文化产业发展的“文化匮乏”,这是资源向产业转化的匮乏。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本质在于富有独特创意的创造性、生产象征价值和形成授权经营模式。而这三点恰恰是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软肋。中国的创新教育一直受到诟病,成人的创意思维还在孩童时期就被僵化的应试教育模式所压抑,我们缺乏面对未来的想象力,缺乏讲故事的能力(这从我们每年四百多部的国产电影和年产量分钟数世界第一的动画作品就可以得出结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利用和开掘更是饱受西方社会的争议。当“山寨经济”成为中国南方地区从劳动密集型企业向知识密集型企业转型的主流模式时,这种产业结构转型和产业形态升级病态式的前行,又会给中国经济带来多少创伤?我们希望中国文化产业的国际化发展之路能幸免于这一创伤型的发展模式。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