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历史教案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广州立孔子像?评:孔子…
文化批评:最曲折喜剧曹…
纪连海:如何看待野史?…
文化批评:花5亿买回“…
文化批评:经典新编与文…
文化批评:八成人“提笔…
评:端午节为何还祭祀?…
评:捐赠的于右任作品到…
评:“故里”争夺陷入热…
评:找回现代化进程中遗…
最新热门    
 
时评:如何看待少林寺的现代生存

时间:2011-01-26 11:59:05  来源:不详
……我们发现,处身河南的少林寺,与处身《天龙八部》的少林寺,何其相异!而少林寺的争议,正存在于这样一种想象的图景、认同的模式与一个寺院的现实选择之间的“对撞”中。满足了社会想象,却不一定能满足一个宗教实体甚至一种宗教本身的发展,这正是矛盾所在。

 

  更重要的是,这样来源暧昧的想象,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了佛寺乃至佛教的发展。如果在远不同于小说的现实世界中,仍然要求寺院处于深山老林、居于社会边缘,无缘于世事、无视于社会,最终的结果,可能只能是“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了。

 

  抛开寺院生存的现实选择,抛开政府、地方与僧团的种种利益博弈,我们对佛寺、佛教的认同,难道不也需要与时俱进的更新吗?而小到一个寺院、大到整个教界,难道不也需要获取更为积极的公众形象和社会认同吗?在这个意义上来说,少林寺的选择,未尝不是新的时代条件下佛寺、佛教生存发展的一种“策略”。

 

  经过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某种程度上的断裂,经过上百年来各种信仰、思潮的激荡和变迁,经过近30多年来物质主义和消费主义的深度冲击,作为一种古老的、中国化的宗教信仰,佛教的发展、佛法的弘扬,确实需要探索一条适应时代变迁的进路。进行这样探索的,不仅有少林寺。比如,台湾圣严法师创建的农禅寺,有禅训班、禅坐会等面向大众的弘法活动;辽宁海城大悲寺,僧人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开始行脚,行脚途中托钵乞食,没有功德箱,每月两场佛事,不收取任何费用。这些,都应该说是当世佛教的多元化探索。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