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历史教案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没有相关传统文化
最新热门    
 
陈东有:《金瓶梅词话》的非小说意味

时间:2011-02-21 11:12:22  来源:不详
  《金瓶梅词话》成书时间约为嘉靖末年至万历初年。故事所写的空间乃为当时商业经济和市民阶层最为发展的中国东部运河一带。故事所反映的现实,或者说道德说教所批判的对象,是十分活跃的商镇河埠中的商人市民阶层构成的商业小社会反传统道德的观念、行为,说明当时在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的地区,传统的伦理道德体系受到了极大的冲击,而新的能够规范人们行为伦理道德体系还没有建树起来。从目前研究的成果来看,《金瓶梅词话》中说教的道德标准的构成主要是作为大众行为准则的明代理学中若干训条和融道、佛二教善恶观、因果报应等为内容的民间宗教意识以及民众的生活经验。作者的这种选择,自有自己的哲学基础。

 

  一是儒家的中庸之道,中和节欲观,寡欲以养心。

 

  从《金瓶梅词话》的道德说教主旨看,西门庆、潘金莲这类人都坏在人欲上,而且是过分的贪欲。“富与贵,人之所慕也,鲜有不至于淫者;哀与怨,人之所恶也,鲜有不至于伤者。”“譬如房中之事,人皆好之,人皆恶之。人非尧舜圣贤,鲜不为所耽。”但应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欣欣子序)不可似“金莲以奸死,瓶儿以孽死,春梅以淫死”,“奉劝世人,勿为西门之后车可也。”(东吴弄珠客序)这正是《中庸》中所谓的“中和”节欲观的具体运用:“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儒家不同意禁欲。“食色,性也。”“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但强调用伦理规范来约束人的男女关系及其各种欲求,同时又使这种约束作为一种修养来促进人的道德的完善。“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孟子·尽心下》)寡欲存善,多欲失善,养心在于存养善性,当要寡欲。

 

  二是道家的“道法自然”,寡欲以保身、养生、养亲、尽年。

 

  对于人的种种欲望持什么态度,在先秦诸子中已有不同的看法。《老子》提倡“无知无欲”,原因不复杂,“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十二章)所以“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