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黄会林:何为“第三极文…
许仲林:永远的大北照相
曹林:仅仅“退出学术委…
刘兆林:重视名著
龙泉青瓷大师陈善林:孜…
刘芳菲清明时节写博文追…
再忆谷林:“六言诗案”…
季羡林:《儒藏》是一件…
季羡林:弘扬国学从娃娃…
欧阳常林:打开电视机,…
最新热门    
 
贾作林:王国维“拨头”商榷

时间:2011-04-18 12:18:17  来源:不详
求一个实际上的放行。

 

    第三、“拨头”与“拨豆国”实无任何关系。陇右方言固说“豌豆”为“豌头”,但“拨头”与“拨豆”并不通转,故“此戏出于拨豆国”者,绝无可能。至于“拨豆国”,《北史》孤证,未必可信。中国长期实行封国制,非实即虚,国家概念,最为随便,因物称国,实属常见,如“逍遥国”、“芙蓉国”、“大槐国”、“调皮捣蛋国”等等。考李延寿父大师,唐初贬居甘肃静远,而豆类乃当地主产,豆面乃当地主食(因常用以佐茶,故豆面又名“茶面”),“剥豆”(去壳)、“拨豆”(晾晒)等事,乃其素业,若援而为国,捏造里程,以资笑谈,非不可能。大师不解,传之延寿;延寿不解,著之史书;王氏不解,付之考证,《拨头》之源,遂入于虚无之国矣。

 

    陈寅恪曾举三目以概括王国维之学:一曰取地下之实物与纸上之遗文相互释证;二曰取异族之故书与吾国之旧籍互相补证;三曰取外来之观念与固有之材料互相参证——“吾国他日文史考据之学,范围纵广,途径纵多,恐亦无以远出三类以外”(《王静安先生遗书序》)。但通过上述讨论,则三类以外,尚有第四类在焉——取民间之方言与文史之秘籍互相印证。

责任编辑: 林杏子

上一页  [1] [2] [3]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