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试论利用隐喻增强学生文…
两岸大学生吟诵节侧记:…
贫困教师到偏远农村执教…
3月29日 蔡元培要留学生…
导师和学生,应是什么关…
广西拨2000万为222万贫…
人人喊打中学术造假繁荣…
从做学生到做同学——黄…
郑州文庙办成人礼 学生…
如果每一个大学生都读1…
最新热门    
 
中学生啃得动经典吗?钱理群:经典让人的心沉潜

时间:2011-04-23 11:13:48  来源:不详
  赵艳凝的同班同学李衡则通过阅读《道德经》,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取向。“我现在逐渐养成了一种宁静平和的心态,就是《道德经》给了我很大的帮助。”李衡说,“老子不是讲‘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吗,所以,我不会把得失看得太重,得和失都是相对的。”

 

  北京四中高一12班学生田九七认为,他从经典中找到了信心。“这些书让我能找到自己宁静的一面,宁静时,我觉得自己潜力无限。”他的同班同学何仁亿则是通过读《古文观止》中苏轼的文章,对人才成长道路上会遭遇的磨难有了认识。“我们接触社会很少,必须要通过经典来加深对社会的了解,让自己有一定的承受能力,进而形成自己的价值观。”

 

  不过,中国传统典籍中对“修身”的要求与现代社会的人格教育还是有一定差距的。赵艳凝就认为,现在中国的社会压力、生活压力已大过发达国家。“富士康跳楼事件震动一时,高居不下的房价迫使很多大学生成为蚁族,在这个社会,追求像庄子一样无拘无束的精神状态变成一种高不可及的奢望。”赵艳凝读到庄子笔下人物在挥斥八极,乘云气,御飞龙,她所处的环境却是“社会竞争太过激烈,家长过早地结束孩子的童年,在应该幻想外星小绿人的时候,孩子们认识到地球是唯一有生命的星球;在应该幻想家中的鸡蛋可以孵出小鸡的时候,孩子们明白了细胞与生命的关系。”她感慨,在当前的生活中,幻想是种奢侈。可是,她无法为这种反差带来的失望和无奈找到解决办法。

 

  钱理群点评

 

  90后成长的时代,国家经济高速发展,同时也带来众多问题,如物质主义、消费主义、虚无主义的盛行,这都很容易造成物质相对富裕中的精神迷茫。而他们又从小就笼罩在应试教育的阴影下,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这些都会在今天的青少年,特别是其中比较敏感的孩子心中,反弹出强烈的精神需求。这就是本文中孩子们所说的,“主动寻求精神养料,来满足自我提升的需要”,“找到自己的价值取向”,追寻“理想的人格”。我最近读了一本北师大二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