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广东汕头“南澳I号”沉…
“南海I号”二次考古试…
南海一号二次试掘顺利展…
“南海Ⅰ号”仿古船可出…
南海一号试掘再引学界关…
媒体关注“南海一号”二…
“南海一号”二次试掘为…
宋代沉船南海一号水下考…
地安门“南移复建”,好…
祸难与抗争:中国文化的…
最新热门    
 
“南海Ⅰ号”棘手问题多 整体发掘方案将尽快上报

时间:2011-04-28 13:12:34  来源:不详
[注:    前言叙述 明制,地方官知县、推官,科目出身三年考满者,经地方高级官员保举和考选,由吏部、都察院协同注拟授职,称为行取。]样?考古队员采取了用玻璃试管对实际地层直接进行套取的方法,这样地层标本就可以保留最真实的叠压关系。这种方法得到了国内水下考古专家的肯定,其意义绝不仅局限于“南海Ⅰ号”的发掘。

    刘志远在现场展示了一个60厘米高的标本柱,可清晰看见黄沙层和淤泥层,淤泥层深浅不同,最底层的颜色最接近深海。在试发掘过程中,使用的玻璃管由于厚度不够出现过破裂的情况,而长度不够也会导致淤泥信息的不完整,这些都为今后的发掘积累了经验。

    此次发掘还采用了全站仪进行测量绘图,全站仪不仅能够快捷准确进行测量,而且保证了这些数据在今后可以通用。而平面垂直摄影结合的AutoCAD描图测绘方法则更擅长表现船体细部。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卜工介绍说,对“南海I号”沉船采取何种发掘方法,国内考古界一直有不同看法,第一次试发掘采用的就是水下考古的潜水作业的方法,此次尝试了许多田野考古的方法,今后还将继续探索针对不同的部分综合运用不同的考古方法。

    目前200斤水体样本已经运往中山大学进行实验。而数量众多的淤泥样本也将进一步进行实验。

    一些问题还需多学科合力解决,整体发掘方案将尽快上报

    对于人们何时[注: 何时 拼音: 解释: 1.什么时候。表示疑问。 2.什么时候。表示时间难以确定。-heshi]才能见到这艘目前世界上发现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船庐山[注: 庐山,又称匡山或匡庐,隶属于江西省九江市,位于九江市南36公里处,北靠长江,南傍鄱阳湖。南北长约25公里,东西宽约20公里。]真面目问题,刘志远透露,由于有厚厚的淤泥保护,沉船目前的状况并不像大家[注: 大家:古代女子的尊称,(如:婆婆);犹巨室,古指卿大夫之家;后妃、近臣对皇帝的称呼,汉蔡邕《独断上》:“亲近侍从官称(天子)曰大家,百官小吏称曰天家”。]担心的那样有很大的变化。毕竟真正使沉船保存至今的功臣[注: gōngchén 【one who has rendered outstanding service】 旧指君主的有大功的臣子,现指对国家和人民作出重大贡献的人 治淮gongchen]就是那些淤泥,海水温度、质量的变化对船的影响应该是微小的。

    但一些棘手的问题依然没有找到完美的解决方案,比如室内水体的治理,打捞之前,“南海Ⅰ号”位于流动的活水中,进入水晶宫室内后只能尽量模拟原来的海况环境,但显然无论如何模拟都不可能还原到最初的环境。

    另外整体打捞用的沉箱的耐锈程度目前也未可知。对于大众关心的沉箱如何切割,沉箱如何离开水晶宫的问题,也都还需要多学科的群策群力。这些都是全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