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吴思强:古人春游之趣
周维强:学林新语
张慧强:徐渭的快乐哲学
曾仕强:当今国学热是必…
蔡国强:以火药和时代脉…
最新热门    
 
黄燕强:也谈国学

时间:2011-05-04 12:18:38  来源:不详
性超越于天命之上,建立人为天地主[注: 1950年6月30日开始,我国开始了全国范围的农村阶级成分的划分。即根据当时中国的土改现状和需要,将农村阶级划分成了“地主、富农、中农、贫农、工人”。]的哲学。此《易》之谓:一致百虑,同归殊途。

 

    由上知,“心性释经”的逻辑内含“述而且作”的思维,“述而且作”的思维包含“批判主义”的精神。中国传统文化是在这一线索中传承与发展绵绵千年而不断裂的。遗憾的是,先秦以后,“述而且作”的思维惟宋明人有所发挥,然“批判主义”的精神则黯然无传。故儒学成了文化的主流,道家犹存而常流为养生或神仙之术,墨学几乎绝迹。中华文化的新元素来自异域,古代为释家,近代[注: 近代,是指中英鸦片战争开始(1840年)到五四运动(1919年)这中间的一段时间(1919年到1949年为现代,1949年以后为当代).-jindai]为泰西。追究来则是“述而不作”与“批判主义”精神的遗失。今日讲国学,首要应重拾这一宝贵精神。我们要师法先秦诸子的勇气和识力,批判经学也批判子学,于破与述中传承,最终完成作和立的结果。如此,我们的国学才能够百花齐放,达致“其命维新”的境界。

责任编辑: 林杏子

上一页  [1] [2] [3] [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