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牡丹亭》北大传承 白…
昆曲传承全新道路 《牡…
昆曲传承全新道路 《牡…
白先勇在北大:“用保护…
毛泽东邓小平入选中国文…
兰州金花娘娘、砂锅技艺…
中华文化瑰宝获世界认可…
2010年《国家哲学社会科…
中医针灸和京剧入选人类…
800年土司王国 入选首批…
最新热门    
 
昆曲入选“非遗”十年 不再孤芳自赏

时间:2011-05-04 12:19:38  来源:不详
创新剧目  现代情趣

昆曲遗产的传承,当然还要向前看。既要继承传统,又不能光吃老本。《司马相如[注: 司马相如:(公元前179~前118)西汉辞赋家。字长卿。蜀郡成都(今四川 成都)人。「文章西汉两司马」, 这是班固对司马相如文学成就的评价。]》《班昭》《伤逝》《琵琶行》《一片桃花红》等一批新创剧目的上演,都是在尊重和坚守昆曲本体特征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审美观念和情趣,同样受到专家和群众的热烈欢迎。

还值得一提的是,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幕、世界各国的演出竞相登场时,上海昆剧团发起组织了一次“古戏薪传”演出活动,把福建[注: 福建省-福建省(简称闽)是中国的一个省。位于中国东南沿海,介于北纬23°33′~28°19′,东经115°50′~120°40′。]梨园戏、山西上党梆子、川剧这三个古老的“非遗”剧种的顶级艺术家请到上海来,和上昆名家同台连演三场。四个“非遗”剧种联手登台,展现了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注: 元大都,或称大都,突厥语称为“汗八里”(Khanbaliq,即“可汗之城”,帝都之意。)。自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四年(1267年)至元顺帝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为元朝京师。]市文化的多元与包容。

融入社会  知音日多

入选“非遗”十年,昆曲已逐步摆脱困境。昆曲现在不再寂寞,而是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昆曲不再孤芳自赏,正走进大学,走向社会,走向世界,赢得了越来越多的知音。十年来,上海昆剧团已到学校、社区、乡镇演出并举办讲座300多场。昆曲剧场里,这几年黑发观众渐渐超过了白发观众。有些大学生以欣赏昆曲为时尚,为艺术情趣高雅的标志。这是一个历史性的突破。过去说,此曲只应天上有;现在是,今日人间处处闻。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昆曲如一株兰花,以其淡淡的幽香,正日甚一日地滋润着上海这座城市的文化性情。如果说,过去的十年是值得赞颂的,那么,展望未来,昆曲这个国之瑰宝的前景将是无限美妙的。


上一页  [1]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