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读书究竟为了什么? 财…
赵畅:从一些教师“不读…
应该设立“中国读书日”
专家推荐小学生基础阅读…
张贺:有钱的读书少,读…
读书应该是种享受 不要…
古人读书十二法
读书日,让我们牵手残疾…
今天我们读什么?怎样读…
犹太民族:最爱读书的民…
最新热门    
 
《读书人站起来》:读书人的气与场

时间:2011-06-03 11:55:06  来源:不详
    梁启超[注: 梁启超(1873.2.23—1929.1.1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等。]先生在一百多年前自我反省,他们那一代身处过渡时代,学问的粗疏实在不可避免,寄希望于后死者。可是,年轮无情地绕过这么多圈,中国的读书人或许还不得不承认,我们很多事情依然在不停地过渡之中,甚至暂时还看不到止步的迹象。

 

    对此,许纪霖教授很有些不满。然而,不仅仅是老一辈渐渐老去、故去,甚至朋辈中的健者也有人化去。岁月匆匆,流失的不仅仅是机会,还有读书人那种正义的火气、悠长的傻气与浓淡相宜的书卷气,如果用钱穆的话,在抗战前后的北平[注: 北平是北京在历史特殊时期曾经使用的城市名称。北京最早于1368年9月12日称北平,后于1427年作为明朝的都城改名为北京。]学界,已经氤氲出那么一片气场,学术与学人都可以悠游其中,不想却造化弄“国”,好不容易积聚的风气,在战火中四处流散。一次次的催逼,一点儿一点儿的消磨,钱穆念兹在兹的场景已成绝响。

 

    正是因为我们还在“过渡”之中(其实这本身颇为可悲),我们的问题与关怀其实天地广阔,社会纷扰的深度与广度正[注: 度正(1166 - 1235),字周卿,合州巴川县人。少从朱熹学,淳熙元年进士。历官国子监丞,屡迁礼部侍郎致仕,《宋史》有传。]足以考验读书人的定力与思考力,让人气短的是,大多数时下的读书人更多喜欢“躲进小楼成一统”,对于社会现象多停留于围观而已,甚至连“弱者的抵抗”都远谈不上。中国史上读书人批评社会的风气是很盛的,当然有时也不免流弊,不过终究[注: 终究:始终,多少有点的意思。-zhongjiu]可以学风引导世风,而不是像当下读书人更多的是积极靠近普罗大众,唯恐跟得不紧,社会向上的风气也就有些落空。

 

    读书人的气是蛮要紧的一种格,发挥得当,弥漫成绵远厚实的场,那是很动人的景致。曾几[注: 曾几(1084~1166),中国南宋诗人。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