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余秋雨地方戏曲减法说引…
余秋雨谈中华文化:《论…
余秋雨:北魏扭转了中华…
首届夏季音乐节“回归”…
青歌赛落幕不尽完美 余…
余秋雨出任青歌赛考文化…
余秋雨为老人“退隐”青…
青歌赛素质考核再现“雷…
余秋雨强势回归 网上关…
青歌赛个人决赛将开战 …
最新热门    
 
余秋雨:中国文化缺正常评判标准 要树立文化信念

时间:2011-06-08 12:27:23  来源:不详

“现在中国整体的文化,从网络文学[注: 文学,是指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以不同的形式(称作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和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到纸质文学,从舞台演出到歌唱和舞蹈,都缺少一个正常的评判体制,结果就是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在5月29日哈尔[注: 水瓶座的男性内心世界极为错综复杂,很难理解。一开始。哈尔给人的感觉的却如此,但内在心理总是在悖论和矛盾的境界中徘徊。]滨举行的全国书博会的读者大会上,针对读者该如何看待网络文学的提问,学者余秋雨做这样的表示。在他看来,网络文学是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但潮流也会泥沙俱下,哪些是好的,哪些有问题,却很难说清楚。这种乱局,对于一心想读经典的读者来说,显然不会有什么好的影响[注: 影响(之一)yǐngxiǎng【work in concert with;support by coordinated action】∶呼应;策应内外影响,同恶相成。]。”

他进而把批判的锋芒直指当下批评界。余秋雨表示,中国现在存在的问题是创作者太少,评论者太多。“评论者一多,不仅对写作的人产生了压力,最主要的是他们把自己也糟践了,因为一个人在不了解文学的情况下,就动辄用激烈的语言批评很多作品和作家,他一生都建立不起对文学的热爱。”

事实上,在前一天为其新书《中华文化四十七堂课——从北大到台大》举行的新书发布会上,余秋雨就对当下批评界,乃至整个文化界的现状,表示了自己的担忧。他认为,真正的文化建设是一种使命,它应该默默进行,可现在往往是热闹有余,沉静不足。“古代哲学家之所以能成为令我们仰望的大师[注: 大师,现在指在某一领域有突出成就、大家公认并且德高望重的人。因其意义比较广,还有佛的十尊号之一、官名、学者专家的尊称、对年纪大的老师的尊称等。],是因为他们没有我们这么忙,心里也没有什么垃圾。现在大师贫乏,就是因为我们在忙碌中往往会失去了生命的动力和方向。”

余秋雨的这一番表示,难免会让人联想到,这是对他近年备受批评界和文化界困扰的处境的一种回应。但他的发言,在另一个层面上得到了与会嘉宾的赞许和认同。作家迟子建[注: 曹植-曹植 (192~232),三国时魏国诗人,文学家。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字子建,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就对当下盛行的畅销书榜单提出了质疑。在她看来,紧盯榜单的背后是读书功利主义的表现,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当下文学缺乏评判标准的现状。“一些人幻想通过看一些时髦热门图书,迅速成为某些领域的领军[注: 名称 官名。东汉末曹操为丞相时设“领军”,为相府之属官,后更名中领军。魏晋时改称领军将军,均统率禁军。南朝沿设,北朝略同。]人物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