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前门传说:不是单纯的风…
北京城中轴线申遗:不再…
实体书店“风景”在消逝…
徐冰:不要太把当代艺术…
《囚歌》:不朽诗篇耀中…
专家谈文学批评:不坚持…
艺术品拍卖:不能再“假…
文房四宝的承袭与发展:…
关注文化遗产保护系列报…
论语随喜:不知老之将至
最新热门    
 
美育:不容忽视的文化传统(谈艺录)

时间:2011-08-27 09:51:26  来源:不详
、电视台等大众媒体。文化问题不能完全交给市场来解决。此外,要重视大众传媒在人文、价值、趣味和格调等方面的导向作用,要强化媒体工作人员的社会责任心,形成一种机制和正确舆论。对注重人文性的文艺作品——电影、图书、演出等等,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同时,也要发现和“照亮”现当代的文化经典,创造条件将现当代文化经典通过国家舞台来推广,这涉及在国际社会中树立中国的文化形象问题。

 

  记者:你多次强调大众传媒对营造社会文化环境的作用。今天日新月异的技术[注: 不论何种文化,技术都是异曲同工的词汇。它可以指物质,如机器、硬件或器皿,但它也可以包含更广的架构,如系统、组织方法和技巧。]手段,是否也为美育提出时代的课题?

 

  叶朗:美育的时代性问题,提得非常好。这个时代最大的特征便是科技的发展。学术界有种观点认为,互联网改造和掏空了我们的头脑:一旦你进入网络,不计其数的资讯和信息扑面而来。在这个信息生命力极度缩短的网络时代,人们还有没有可能有深阅读和阅读经典呢?这就是技术带来的问题。

 

  有一次研讨会上,一位中学音乐老师说,现在的小孩耳朵里塞着耳机,无时无刻不在听音乐,结果却是听不见音乐了,丧失了对音乐的感觉能力——每时每刻都在听音乐的人,音乐对他已经不存在了。这就是一例高科技、信息化时代提出的美育新问题。表面看来是音乐与生活结合得更紧密了,日常生活审美化了,但是人们对艺术的欣赏能力就自然提高了吗?事实上,恰恰相反。这就是高科技的两面性。假设你带着手机和电脑到海边去,当你沉浸在电脑与手机的环境中,或许根本就听不到海涛声了,技术拉开了人与自然的距离。放置于美育,也是如此。高科技为美育的方式、途径提出新的命题,这需要文化教育界、艺术界和政府管理部门来潜心研究,不然教育收效将会大打折扣。而对于这个问题,目前给予的关注还太少。

责任编辑: 小奔

上一页  [1] [2] [3] [4] [5]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