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四大名著”与其严禁翻…
与其责人以善不如养人以…
浅论李贺诗歌风格与其心…
评:与其申遗,不如给春…
肖鹰:阿来写的与其说是…
四库与其它五行的作用关…
最新热门    
 
“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由《尚书》谈到麦吉文的《死刑》

时间:2011-08-27 09:51:28  来源:不详
理性,认为死刑不是维持社会秩序[注: 社会秩序正文  表示社会有序状态或动态平衡的社会学范畴。   中外思想家很早就注意社会秩序的问题。中国古代思想家们提出的“治”,]必要和有用的手段。具有讽刺意味的是,18世纪反对死刑的最激烈声音曾经出自罗伯斯庇尔[注: 马克西米连·马克西米连·佛朗索瓦·马里·伊西多·德·罗伯斯比尔(Maximilien Fran?ois Marie Isidore de Robespierre,],但是他很快就倡议使用断头台来对付反革命分子。在18和19世纪的西欧,更主流的声音是呼吁严格限制死刑的适用范围,不再用之处罚偷盗等“穷人的罪行”。法国[注: 法国(La France),全称为法兰西共和国,现在是法兰西第五共和国,位于欧洲西部,与比利时、卢森堡、德国、瑞士、意大利、摩纳哥、安道尔和西班牙接壤,隔英吉利海峡与英国隔海相望。]一些人道主义者对死刑提出尖锐的批评。拉马丁(1790-1869)说,死刑“使得社会成为针对个人的复仇者,成为屠戮杀人犯的凶手”。他的最著名言论是:“我们要学会的不是害怕死刑,而是要学会尊重生命。”雨果(1802-1885)宣布支持贝卡利亚的观点。他说:“我认为,没有任何目标比废除死刑要更加崇高和更加神圣。”1863年以后法国在法律上还保留死刑条款,但是基本上不再执行死刑。罗马天主教在二战以后逐渐摆脱中世纪教会支持死刑的传统,最终也采纳反对死刑的立场,以强调生命尊严的思路颠覆了阿奎那以“公益”论证死刑的陈旧逻辑。

  如果要全面了解西方文化对死刑的看法,麦吉文《死刑》一书是值得翻译出版的。

  “罚弗及嗣”,“罪人不孥”,“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这些散见中国古代[注: 中国古代 中国古代中国古代是指先秦至1840年鸦片战争的历史-zhongguogudai]经文的法律思想在封建社会[注: 封建社会是分封制定义的一种社会制度。这种制度下,国王向各类封建领主授予采邑,而封建领主向国王效忠,从而形成了一种金字塔式的国家治理结构。]只是微弱的声音,却富有人道主义情怀。其中对罪犯处理要仁慈和宽松的精神,值得我们在看重法治和人的尊严的现代社会语境中进一步思考和扩展。我们也要注意批判传统文化中奴化人性和人格的一面。株连和族诛在性质上是一种奴隶法。在罗马法是如此,明清的刑律和严酷株连也说明,在帝王的眼里,臣民也形同奴隶,没有人格可言,处罚时本人是否有罪无关紧要。然而就死刑而言,在有意剥夺他人生命这一点上,我们是否也否认了被行刑者的人格,即便我们使用了注射死刑这样“文明”的方式?现代人提出的问题是,我们是否有权力剥夺罪犯的生命,即便案犯罪恶滔天?如果我们这样做了,我们自己的人格还能保留多少?人们曾经认为希特勒[注: 阿道夫·阿道夫·希特勒,奥地利裔德国政治人物,1921年成为纳粹党党魁,1933年被任命为德国总理;1934年成为德国元首。]是人渣,应该被处死,他以自杀来逃避这个下场。没有人会怜悯希特勒,可是这样的态度和在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的决心之间还有多远的距离?也许,只需要迈出小小的一步就克服了心软和迟疑。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