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三国奏议文略论
李国文:三国之战死了多…
任国征:从《洪奕家书》…
易中天:《三国演义》是…
浅析从《孔子家语》看孔…
《三国演义》作者是谁?…
《三国演义》作者是谁?…
有没有一顿比《三字经》…
钱逊呼吁重读经典:阅读…
呼吁一个读《论语》活动…
最新热门    
 
从《三国》里学做人、学用人

时间:2011-9-7 19:20:54  来源:不详
备做皇帝与刘邦有异曲同工之妙处。其“英雄不问出处”,正是所谓不拘一格降人才。以46岁之身“三顾茅庐”,让只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没有任何实战经验、年纪轻轻27岁的诸葛亮[注: 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重要大臣,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发明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担当重任,使之脱颖而出。若没有识人之眼、用人之胆,又怎能演义出“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的历史佳话。而他用信任换取忠诚,以重用代替防备,巧妙构建“人和”优势,使一个集体“人人皆欲共抗外侮而减少内讧”。曹操识人用人绝不在刘备之下,在其麾下良臣猛将如云。曹操运用表扬与批评的艺术,也即“胡萝卜”与“大棒”理论,使得手下之人对他既爱又怕,既嫉恨又佩服。三国的争斗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人才的争斗,识人者知,用人者智,得人者胜。

 

    在三国,有人善于做人,有人善于做事,有人既善于做人又善于做事,还有的人两者皆误。作者认为做人是一门艺术,一门学问。一个人无论多么聪明,多么能干,背景条件多么好,如果不懂得如何做人,他还是不能走远,最终的结局会是失败。会做人、做好人,才能行得正、走得远,实现人生价值。诸葛亮出师伐魏,接受了长史杨仪的建议,将蜀兵分为两班,相互替换,循环相转。一次,到了该替换的时候,对峙的魏兵突然增添了20万人马,蜀兵知后无不惊骇。杨仪对诸葛亮说:“魏兵来得甚急,不如将换班兵马留下退敌。”诸葛亮听后说:“不可。我调兵遣将,以信为本。既然有令在先,决不失信。”众军听后,深受感动,纷纷表示,一定要留下决一死战。由于士气高昂,从而一举击败了从数量上占优势的魏兵。在“素质决定命运”的章节中写到郭嘉分析的袁、曹的“十败十胜”论,其首推“道胜”:“绍繁礼多仪,公体任自然”。郭嘉以人性为第一要义列为十胜之首。他说人的天性,是自然的天性,理应顺乎自然,应该用“繁礼”强以约束,才能发挥人的内在禀赋。这“十败十胜”的道理真知灼见,将领导艺术、军事艺术、经营管理、为人处世巧妙相容,令历代史学家[注: 历史学家古希腊三大史学家是:希罗多德、修昔底德、色诺芬 以下是关于他们的详细介绍: 希罗多德他是古代伟大的历史学家,他被人们尊称为“历史之父”。]和政治家称道。

 

    有趣的是,《品三国 学用人》、《品三国 学做人》是用休闲的语气讲述严肃的事情,但这并不代表作者的草率。他对中西文化的研究、从中国几千年文化的积淀,剖析社会生活现象,从具体到抽象,从抽象到具体,努力挖掘文化的内核,给予理论的阐述。全书读起来既轻松愉快,又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