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1912年袁世凯[注: 袁世凯,河南项城人,故又称袁项城,清末民初的军事和政治人物,1909年辛亥革命时,出任内阁总理大臣,1916年1月1日,](前左三)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与北洋将领合影。右图为三年后,袁世凯(中)复辟称帝。他做了83天的皇帝梦。
“总统自当推定黎君。闻黎有请推袁之说,合宜亦善。总之,随宜推定,但求早巩国基。”1911年11月16日,从欧洲起程回国前,孙中山致电《民立报》表示,革命后的民主共和国总统应当推选黎元洪,但袁世凯亦可。这是辛亥革命[注: 辛亥革命是1911年清政府出卖铁路修筑权,激起中国人民的反抗,四川等地爆发保路运动。1911年10月10日,武汉地区的革命团体文学社和共进会发动武昌起义,]后,孙中山第一次公开发表对袁世凯的看法。
就在这同一天,袁世凯正式就任清政府内阁总理大臣,组成责任内阁。
此前,袁世凯的秘使已与南方革命派多次密谈。革命派内部也已经形成了一个看法:若袁宣布拥护民主共和,清帝退位,则选任其为中华民国[注: 中华民国是从清朝灭亡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期间的国家名称和年号。简称民国。位于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成立于1912年的民主共和国,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胜国及联合国五个主要创始会员国之一。]临时大总统。
孙中山回国后,各省代表关于国体的讨论迅速中止。同年12月29日,各省代表在南京开会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但是,孙中山随后电告袁世凯,“文虽暂时承乏,而虚位以待之心,终可大白于将来。”
袁世凯到底是窃国大盗,还是共和之功臣?革命派、袁世凯、清廷等之间的来往电函中可窥一斑。
清廷无奈再次起用袁世凯
1911年10月10日,起义的枪声在武昌打响时,袁世凯正端坐于河南老家,准备他的52岁寿辰。三年前,由于被载沣怀疑出卖维新派,致使光绪被幽禁至死,袁世凯被解除官职,返回河南,隐居于安阳洹上村,暗地等待时机。
武昌起义枪响的第三天,清廷命令陆军大臣荫昌统率北洋军两镇南下讨伐,并令海军提督萨镇冰派遣兵舰协同作战。
然而,这支由袁世凯一手打造的清廷最具战斗力的部队,似乎只听从他的命令,将朝廷面临的危机视若罔闻,行动颇为迟缓。无奈之下,10月14日,清廷发布上谕,任命袁世凯为湖广总督,督办剿抚事宜;两周后,再发上谕:授袁世凯为钦差大臣。所有赴援之海陆军并长江水师,暨此次派出各路军队,均归袁节制调遣,陆军部不为遥制……
但是,袁世凯决定待价而沽,以当年朝廷罢免他官职的理由——足疾,拒绝了朝廷给予他的湖广总督的任命;另一方面却又表示,“现赶加医治,一面料理筹备,一俟稍可支撑。”
与此同时,继武昌起义后,湖南、陕西、江西等多个省纷纷宣布脱离清廷独立。京津谣言纷起,人心惶惶。越来越多的文臣武将联名电奏,提出以开国会、组织责任内阁、开放党禁,作为解决政治危机。
1911年10月26日,袁世凯电奏清廷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