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大清帝国的最后十年:《…
又一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去…
四十年心力 卅六册巨著…
也说慈禧及清末新政——…
西湖申遗岂止十年磨一剑…
杭州官方称西湖未负债申…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举办…
李景端:六十年前听教授…
昆曲入选“非遗”十年 …
夏爱华:三十年品出“红…
最新热门    
 
十年磨一剑,高山仰止情——回顾《夏鼐日记》整理工作

时间:2011-10-28 19:31:34  来源:不详
>[注: 中央或地方长官自己任用的僚属,又称“从事员”。《赤壁之战》:“晶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congshi]秘书性工作,参与多种编撰项目,经常出入夏先生家。加以70年代曾与夏先生比邻而居,所以同他的子女都很稔熟。经过反复酝酿,考古所领导责成本人作为项目负责人,从2000年第四季度开始,便与夏素琴、夏正暄、夏正楷、夏正炎姐弟四人一道,共同进行日记的整理工作。彼此[注: 介绍 彼此 :bǐ cǐ 意义 ①那个和这个;双方:不分~ㄧ~互助。②客套话,表示大家一样(常叠用做答话):‘您辛苦啦!’‘~~!’。]商定,他们依年龄的长幼分别负责日记从早到晚的初步整理,进行誊抄和录入;我则负责统稿,从政治上和业务上把关,直到最后定稿。开始对工作量和难度估计不足,曾预计200多万字、5年完成。意想不到的是,整理工作着手不久,原拟接受出版的一家大学出版社因故推托,联系北京[注: 北京有着三千余年的建城史和八百五十余年的建都史,最初见于记载的名字为“蓟”。民国时期,称北平。新中国成立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的其他出版社也不顺利,一时不知如何是好。后经已调至上海师范大学任教的陈丽菲女士竭诚推荐,得到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朱杰人社长的大力支持,不仅于2004年签订出版合同,并且预支部分稿酬,从而极大地推进了整理工作的进行。

 

    着手进行日记整理工作的时候,夏家两位小弟交来的都是电子本,而年已七旬左右的姐弟二人交来的则是抄录稿(他们陆续抄录40%年份的日记,总计150万字以上),由我仔细校阅后请人录入。本人那时刚满65岁,为了顺利地工作而学习电脑,逐渐熟练地掌握各种应用技能。大约2002年初,夏鼐子女感到1936-1940年留学期间的日记涉及的疑难问题太多,转交给我整理。陆续交来的誊抄件和电子本,也需要查对原件。这时我才较多地接触日记手迹,深感整理工作绝非轻而易举。夏鼐在日记中,对每天接触哪些人和事,每天读什么书、多少页,几天读完、共计多少页,都有十分具体的记载。他记录了大量文坛掌故、社会新闻,抄写了许多寺庙牌匾、碑刻文字,以及个人和友好的诗作。内容涉及方方面面[注: 语出:孙中山 《民权主义》第五讲:“自己一方面要做驾驶的汽车夫,又一方面要做修理的机器匠,那是很麻烦的,是很难得方方面面都做好的。]的专门学问,大部分时段以行草体书写,字小如豆(甚至如蚁),虽年久漫漶,辨认中文还比较容易;而大量的外文人名、地名、书名和专名,需要将潦草的字词准确地录入并括注译文,其困难程度可想而知。一般的英文和法文内容,分别由考古所资料信息中心的莫润先、金文馨二同志负责中译,花费了很多精力。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