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科举文献整理与研究:…
铁凝为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文学,长势良好!——第…
文论之苑:第八届茅盾文…
谈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引发…
第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
陕西八个考古项目冲刺2…
刘心武续本第八十一回:…
第八届全国汉语词汇学学…
苏童获第八届华语文学传…
最新热门    
 
第八个是缘缘堂——忆丰子恺

时间:2011-11-3 9:13:17  来源:不详
章结集印行时,一再以缘缘堂为书名,如《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缘缘堂新笔》、《缘缘堂续笔》等。说缘缘堂是丰子恺七个子女之外的另一个孩子,是并不为过的。

 

    缘缘堂再好,终归是一处寓所,乃身外之物,即便毁灭,按常理论,还不至于让主人如此大做文章,甚至一生都不能释怀。但常理之外,也常有特例。在那一代文人中,像丰子恺这样极其在意生活细节的,似也极其少见。有缘缘堂之前,丰子恺就曾著文说:“我在平屋的南窗下暂设一张小桌子,上面按照一定的秩序而布置着稿纸、信箧、笔砚、墨水瓶、时表和茶盘等……例如磨墨,放笔,倒茶等,都小心从事[注: 中央或地方长官自己任用的僚属,又称“从事员”。《赤壁之战》:“晶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congshi],故桌上的布置每日依然,不致破坏或扰乱。”他也曾自述日常生活离不开的几样东西:一毛大洋一两的茶叶,听头大美丽香烟,有人供给开水的热水壶,随手可取的牙签,适体的藤椅,光度恰好的小窗。类似当中一些常人往往视而不见的东西,充斥于丰子恺的文字中,几乎能覆盖每一处生活末梢。对缘缘堂,自然更不例外,丰子恺写道:“五年来,我已同这房屋十分稔熟。现在只要一闭眼睛,便又历历地看见各个房间中的陈设,连某书架中第几层第几本是什么书都看得见,连某抽斗(儿女们曾统计过,我家共有一百二十五只抽斗)中藏着什么东西都记得清楚。”可见缘缘堂之于丰子恺,绝不只是一个住处,还象征着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人生态度。他的许多精粹而闪光的思想、智慧、见识,也都体现于上列那些看似琐屑的记述里。

 

    丰子恺是一个彻底的“趣味”主义者,他可以为这两个看不见摸不着的字眼放弃很多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他说:“趣味,在我是生活上一种重要的养料,其重要几近于面包。别人都在为了获得面包而牺牲趣味,或者为了堆积法币而抑制趣味。我现在有幸而没有走上这两种行径,还可省下半只面包来换得一点趣味。”建缘缘堂,自然也是基于这样一种信条。那么,失去缘缘堂,对丰子恺意味着什么,便不言而喻了。缘缘堂建成后,丰子恺曾受到周围一些人的非议:“不在杭州赚钱,而无端去作寓公。”他的回答是:“但我自以为是。古人有言:‘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我相信这句话,而且想借庄子的论调来加个注释,益就是利。‘吾生也有涯,而利也无涯,以有涯遣无涯,殆已!已而为利者,殆而已矣!’所以要遣有涯之生,须为无利之事。”这段话也是对丰子恺为什么不攒钱而盖房,并把缘缘堂视若亲人以及由此引来一连串大喜大悲的一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