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百名专家襄阳共话孟浩然
陶渊明、孟浩然与王维
杜甫、孟浩然诗歌风格的…
唐诗人孟浩然与宋词人张…
最新热门    
 
孟浩然研究的现在与将来——王辉斌教授访谈录

时间:2011-11-22 16:48:10  来源:不详
琮先生在《<孟浩然研究论丛>序》中所说的“特别是本书主编王辉斌教授,不仅其有关孟浩然专著之翔实考察与对旧说的辨正,提出不少新见”云云,所指即为此书之种种创获。除《孟浩然研究》一书外,我于此期还在《四川大学学报》、《山西大学学报》、《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等刊物上发表了10多篇关于孟浩然研究的论文,有的论文还曾为《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全文转载。所有这些,均表明了我这一时期的孟浩然研究,已进入了一个更加成熟、更加全面、更加深入的阶段,因而所取得的成就也就尤令学界瞩目。2003年迄今,是我研究孟浩然的第三个阶段。在这一近10年的阶段中,我于孟浩然研究主要做了两件事,其一是先后主编了《孟浩然大辞典》(2008年)、《孟浩然研究论丛》(2011年)二书,前者69万字,后者66万字;前者被称为“孟浩然研究的集大成成果”,后者被称为“代表了当今孟浩然研究的最高水平”。其二是先后组织召开了两次孟浩然研究的国际学术会议,扩大了孟浩然研究在海内外学界的影响。

  对于今后的孟浩然研究,我最大的心愿与最急迫的打算,就是计划将25年前连载于《荆门大学学报》上的《孟浩然年谱》进行修订,以使其尽快出版。同时,也计划将《孟浩然研究》一书进行修订再版。此书的出版,主要是为迎接“全国首届孟浩然研究学术讨论会”在襄樊学院的召开所使然,当时由于时间太过紧迫,使得原计划中的《孟浩然思想》一章,因不及撰写而成为遗憾。所以,将两种旧作进行修订出版与再版,便成为了我今后孟浩然研究的最主要任务。虽然如此,其时间最早也得在2014年以后,原因是我目前正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乐府诗批评史”的研撰工作。

  孟:孟浩然与王维、李白、高适、岑参[注: 岑参(约715—770)唐代诗人。荆州人。岑羲之侄。少年孤贫,刻苦读书。天宝三年(744)进士,始任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天宝八年(749)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中掌书记。]、杜甫,曾一度被称之为“盛唐六大家”,而在这“六大家”中,孟浩然与王维,李白与杜甫,是最容易为研究者作“优劣”之论的。对于“李杜优劣论”,学界早就提出了批评,认为李杜可以比较,但不可论优劣;而于“孟王优劣论”,却大有继续进行下去之势,您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王: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李杜优劣论”与“孟王优劣论”均为一种客观存在,其兴起、发展与嬗变,由来已久,且文化背景甚为复杂。由于时间的关系,我在这里只谈一谈有关“孟王优劣论”的问题。“孟王优劣论”大致存在着两种情况,一为扬王抑孟的“孟不及王”说,一为扬孟抑王的“王不及孟”说,其时间跨度则由宋至清,且直至于今日。“孟不及王”说的始作俑者为苏轼,继之者则有严羽、陈师道[注: 陈师道(1053~1102)北宋官员、诗人。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元祐初苏轼等荐其文行,起为徐州教授,历仕太学博士、颖州教授、秘书省正字。]、张戒(宋)、王世贞[注: 王世贞(1526~1590)明代文学家、史学家。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江苏太仓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进士,授刑部主事,屡迁员外郎、郎中,又为青州兵备副使。]、胡应麟、钟惺(明)、叶燮、张文荪、纪昀(清)等人,其主要观点,由苏轼所持之“才学”说,一变而为钟惺的“浅薄”说与王士禛的“浅俗”说。最早持“王不及孟”说者亦为宋人,对此,葛立方《韵语阳秋》卷十八之所载,已透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