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樊锦诗:一生敦煌情未了…
樊锦诗:一生敦煌情未了…
“敦煌的女儿”  樊锦诗
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
樊锦诗:驻心大漠护敦煌
台湾诗人郑愁予在珠海诵…
诗:生命关注与文本实践…
承担者的诗:俄苏诗歌的…
最新热门    
 
樊锦诗:一生敦煌情未了(3)

时间:2012-1-6 11:41:09  来源:不详

敦煌莫高窟[注: 莫高窟-莫高窟俗称千佛洞,与龙门石窟、云冈石窟和麦积山石窟合称为中国四大石窟。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市,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九层楼 吴健 摄

保护的新课题

常书鸿先生曾在书中描述他初到千佛洞看到的景象:窟前还放牧着牛羊,洞窟被当作淘金沙人夜宿的地方。他们在那里做饭烧水,并随意毁坏树木。洞窟中流沙堆积,脱落的壁画夹杂在断垣残壁中随处皆是。洞窟无人管理、无人修缮,无人研究,无人宣传,继续遭受大自然和人为毁损的厄运。

常书鸿来时只带了5个人,他们担负起保护和研究的双重任务。其间清除流沙、修建洞窟间的临时栈道、安装洞窟窟门、制定洞窟管理规则、对莫高窟崖体进行加固。后来,敦煌研究所又传到段文杰先生手上。

等到1996年,樊锦诗出任敦煌研究院院长时,敦煌石窟的保护工作已经过了最初的看守式保护和抢救式保护阶段。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的保护课题不断摆在樊锦诗面前。

1998年之后,敦煌的旅游急剧升温,为了一睹千年石窟的艺术魅力,游人像潮水一样一拨拨涌来,这无疑加剧了对石窟壁画和彩塑的破坏。

樊锦诗非常矛盾,“我觉得敦煌作为世界独一无二的遗产,我们应该给大家服务好,给他们看。可是这些洞窟最少600年,最多有1600年,而且这些壁画是用泥巴在石头上涂的,经过这么长的时间,你说它还经得起过多的参观吗?”

樊锦诗的担心是有确凿根据的。“我们找到同样地方1908年的照片和2002年的照片进行对比,不看还好,看了之后就觉得担心,本来很清晰的但现在有点模糊了,有的地方已起斑驳了。”这给她一个警示:敦煌在不知不觉中老去。

于是,樊锦诗大胆提出“数字敦煌”构想。在2003年的全国政[注: 国政 拼音: 解释: 1.国家的政事。 2.古代官名。即正卿。-guozheng]协会议上,樊锦诗以全国政协委员的身份提交了一份《关于敦煌莫高窟保护利用设施建设》的提案,2007年底,国家发改委批复了这个项目,选址在保护区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