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龙票设计者毫无压力:这…
二十一条:袁世凯与日本…
二十一条:袁世凯与日本…
为什么岳飞注定是死命一…
一条“文化丝绸之路”联…
5月9日 袁世凯承认“二…
清明节扫墓:30条最基本…
探访文脉一条街 阜城门…
“射鸡英雄传”的主角让…
本山春晚小品《捐款》:…
最新热门    
 
一条最合度的道路——“中庸智慧”再思考之二

时间:2012-1-31 9:59:10  来源:不详

 

    答:礼有仪、义两个方面,仪是外在的表现形式,可以变通,所谓“三王不袭礼,五帝不沿乐”,三王五帝的礼仪都是变化的。我们所把握的原则是“义”,具体的节文[注: 节文 拼音: 解释: 1.谓制定礼仪?o使行之有度。 2.礼节;仪式。 3.减省文字。-jiewen]仪式都可以变通,因应现实,而在这礼仪礼俗的革新变易中,却贯通着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义”。

 

    中庸的自由,具有自身内在的价值尺度。《礼记·中庸》指出,真正的君子人格,表现为“和而不流,中立而不倚”。现代社会物欲横流,人若没有内在的原则,容易受到不良流俗的影响,所以必须养成内在的德性,树立起超越性的价值尺度,才有独立的人格可言。照此来讲,儒家对道德原则和个体人格的理解,是很有现代意义的,中庸也不会过时。

 

    问:儒家对“道”的内在精神追求是否有可能,中庸人格怎样培养?

 

    答:这里有一个道德法则和社会普遍原则怎么建立起来的问题。“道”是形而上的,同时又必须以“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的方式来表现。不同的时代、国家、民族、社会共同体都有不同的境遇,都有特殊性,但这特殊性必须能够普遍化,才能具有现实性和恒久性的存在意义。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