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龙票设计者毫无压力:这…
二十一条:袁世凯与日本…
二十一条:袁世凯与日本…
为什么岳飞注定是死命一…
一条“文化丝绸之路”联…
5月9日 袁世凯承认“二…
清明节扫墓:30条最基本…
探访文脉一条街 阜城门…
“射鸡英雄传”的主角让…
本山春晚小品《捐款》:…
最新热门    
 
一条最合度的道路——“中庸智慧”再思考之二

时间:2012-1-31 9:59:10  来源:不详
    所谓国学或儒学复兴,不是要回到过去。历史上每一代的儒学,其首要的任务,都是要通过经典系统的意义重建,形成适合时代需要的新理论、新思想,以应对现实,解决现实问题。现在我们看儒学和经典,只把它当成知识。其实,国学不是摆在那里的四库全书[注: 《四库全书》-《四库全书》是乾隆皇帝亲自组织的中国历史上一部规模最大的丛书。由总纂官纪昀(晓岚)穷毕生精力,率三百六十位一流学士成书于公元1782年3月12日,],不是古董和[注: 董和,字幼宰,南郡枝江人。和躬率以俭,恶衣蔬食,迁为益州太守。-donghe]单纯的历史知识。它是经过每一代人的思想创造和经典的意义重建,活在当下和生活中的传统。传统不能割裂,价值系统的建构和个体精神的教养须建基于文化生命的连续。中西方文化都强调个体独立人格的塑成,但其教化的理念和方式各有不同。在超越与个体之间,西方文化讲究两极的互补,中国的教化传统则强调两端的相通。两端相通,体现的就是一种中庸的精神。而中庸精神的培养则需要体制化的经典教育和传统礼仪礼俗的重建。只有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民族传统的文化教养和生命滋润,中庸人格才能从中培养出来。(采访人:胡明峰)

责任编辑: 林杏子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