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李文:学者与学问的“不…
上海:“矛盾”中找“交…
李文:漫谈学人的“群分…
纪连海:周瑜不是被气死…
纪连海:周瑜不是被气死…
纪连海:周瑜不是被气死…
纪连海:如何看待野史?…
李文藻和他的《琉璃厂书…
史海:面对“皖南事变”…
史海:毛泽东电令林彪,…
最新热门    
 
李文海:康熙帝八拒尊号

时间:2012-2-2 16:29:11  来源:不详

  有些人重复着何嘉佑提出的理由,强调“三藩之乱”的平定是皇上一人之功。如裕亲王福全说:“吴逆反叛以来,臣忝列议政,常见一切调度,将士督进,各路官兵剪除逆寇,非臣等意见能及,皆奉上谕遵行所致。此实系皇上功德,理应崇上尊号。”康亲王杰书、宋亲王岳乐也说:“凡恢复城池,剿御贼寇,尽出自皇上庙算,筹画周详。凛奉饬谕,遵行而已。非臣等意虑设施,克收成效。理应加上鸿称,以显功德。”(第792页)康熙帝明确否定了这种说法,说:“所奏称天下荡平,皆联一人功德所致”,“这所奏无益”。(第787页)他多次同大臣们回顾了平三藩的决策情形,表示这一场斗争经历了复杂的过程,如“事有错误,朕亦自任,断不归咎于人”。现在取得了胜利,乃是“荷上天眷佑,祖宗福庇”,将士用力,“疲于征调”;百姓困苦,“敝于转运”,连官员也裁减俸禄,以供军需。这是上下一心,共同奋斗的结果,“若遂侈然以为功德,崇上尊称,滥邀恩赉(lài),实可耻也”。(第792页)

 

  另外一些官员则强调,“今三藩殄灭,所患尽除”;“海宇宁谧”,“天下(yì,安定)安”。有的甚至用了“当此盛世”这样的字眼。(第786页)既然天下已经太平,皇帝“功德巍巍,自古圣君所不逮,理宜恭上尊号”。(第800页)对于这样一些议论,康熙帝却按照另外一种思路,讲了另外一番道理。他跟太皇太后[注: 太皇太后是对皇帝的祖母的称呼.-taihuangtaihou]说:“自寇乱用兵以来,将士罢(pí)劳,民生困苦,疮痍未复,喘息未苏。虽兵戈乍戢疆宇初年,国家纪纲正宜整顿,地方元气正宜培养,臣何敢宴然自处,以为太平无事,受纳尊称。”(第798页)他跟大臣们说:“顷虽贼乱削平,地方底定,而民困未苏,疮痍未起。君臣之间,正宜各加修省,息兵养民,布宣教化,务以廉洁为本,用致太平。”(第792页)“独念数年之中,水旱频仍,灾异叠现。师旅疲于征调,被创者未起;闾阎(民间)敝于转运,困苦者未(同苏)。因军兴不给,裁减官员俸禄及各项钱粮,并增加各项银两,仍未复旧。每一轸(zhěn,悲痛)念,甚歉于怀。若大小臣工人人廉洁,俾(bǐ使)生民得所,风俗淳厚,教化振兴,天下共享太平之福,虽不上朕尊号,令名实多,如一切政治不能修举,则上尊号何益?朕断不受此虚名也!”(第792、793页)

 

  当大臣们一而再、再而三地奏请时,康熙帝斩钉截铁地说:“朕意已定,决不允受。如受之,则前言为虚矣。”(第800页)“其上朕尊号之事,断不可行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