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鼠不食汝余,死故应尔!”至山陵,亦竟不临。
一代贤明的皇后,一位善良的母亲,居然对自己的亲生儿子迸发出极端的诅咒,甚至连他的葬礼都不参加:不是母亲太无情了,而是儿子太丑恶了!在这种情况下,贤明而以礼自持的甄后“有怨言”也是很正常的,因为她的大家闺秀出身以及良好教养和高尚人品,决定她凡事都要讲原则,她更多地是在政治层面的长远利益上为夫君和太子着想,克尽自己作为皇后和母亲的责任与义务。但是,她永远也不懂一个道理,那就是只有强权的地方从来都是没有正义和原则的;在这种鬼地方,原则和正义只会招致仇视,只会给自己带来祸害。其实,作为女人,特别是深爱自己丈夫和家庭的女人,对介入其家庭生活的女性有点妒忌之心本不为过;但甄后的心胸是非常宽阔的,她不仅不好嫉妒,还经常劝说曹丕“广求淑媛,以丰继嗣”。如任氏出身名族,她的美德和美貌为甄后所推崇,只是由于性格狷急,小姐脾气太大,招致曹丕的不满,最后被驱逐出宫,当时甄后就曾竭力劝阻曹丕,挽留任氏,为她开脱,为她说好话,其豁达的气度和善良的品格实在令人感动,所谓“宠愈隆而弥自挹损”(《魏志·后妃传》裴注引《魏书》)正是她的一贯作风。这样的皇后真是天上难找,地上难寻啊。所以,甄后的无辜被害,给她的儿子魏明帝造成了最深的创痛。《魏志·后妃传》裴注引《汉晋春秋》载:“初,甄后之诛,由郭后之宠,及殡,令被发覆面,以糠塞口,遂立郭后,使养明帝。帝知之,心常怀忿,数泣问甄后死状。”其实,郭后得宠仅仅是甄氏被害的表面原因,深层的原因应当是甄氏反对曹丕纳山阳公二女为妃。郭后就是在这方面向曹丕进了谗言,因为只有将生活问题政治化,才能触发曹丕的杀机。郭后这个女人非常工于心计,也很有政治手腕儿。《魏志·后妃传》说她:“太祖为魏公时,得入东宫。后有智数,时时有所献纳。文帝定为嗣,后有谋焉。太子即王位,后为夫人,及践阼,为贵嫔。甄后之死,由后之宠也。”可见曹丕成为阿瞒的接班人,她是谋划者之一。这也说明她在东宫侍候阿瞒的时候,与曹丕的关系就已经不同寻常了。可叹甄氏已经屈死,还要被她满嘴塞糠,被发覆面,就这样,一代绝世的佳人在被彻底丑化之后走向了那不可知的幽冥世界;在那个世界里,她的亡灵连申诉冤屈的自由都没有了——她的嘴巴已经被糠粃封杀了。所以,魏明帝哭了,为自己的母亲痛哭,为一个世界上最美好最不幸的女人痛哭。甄氏三岁丧父,她的一生从不幸开始,青年时代又遭遇婆家袁氏的族灭乃至夫君的败亡,而最后又以不幸终结。虽说是自古佳人多薄命,可甄氏的遭遇今日想起来也令人郁闷。 然而,对这段悲哀的情史后人却有新的演绎。《文选》卷十九《洛神赋》唐李善注引了一篇《记》:
魏东阿王汉末求甄逸女,既不遂,太祖回与五官中郎将,植殊不平。昼思夜想,废寝与食。黄初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