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孔子与《易》学(4)
孔子与《易》学(3)
孔子与《易》学(2)
崔存明:荀子与儒家《春…
通权达变之道 连孔子都…
通权达变之道 连孔子都…
通权达变之道 连孔子都…
荀子与儒家《春秋》的经…
聚焦“孔子学院”现象④…
聚焦“孔子学院”现象③…
最新热门    
 
孔子与《易》学(1)

时间:2012-2-11 20:16:36  来源:不详
这实在是天大的误解。

《易传》的易学价值固然很高,但古今不少学者都已经注意到了,那绝不是孔子的作品。原因很简单,《易传》中出现了三处“子曰”,如果是孔子自己写的,他会出现这种低级错误吗?再有,《易传》各篇的行文风格、用词习惯和思想境界很不一致,那也绝不可能是一人一时之作。

既然《易传》不是孔子所作,那么,孔子唯一可做的就是创作《周易》本经了。

二、 孔子是如何创作《周易》本经的?

一提到孔子创作,可能很多儒生就很反感,因为孔子自己曾说过:“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这些儒生所不理解的是,孔子这里说的是,他在传授古人的思想、主张和学术观点等的时候,力求尊重古人,不趁机加入或夹带自己的东东,尽可能原汁原味地把古人的思想、主张和学术观点客观、如实地陈述出来。因此,“述而不作”并不是孔子给自己带上一个只做传声筒而不自行创作的套子。

关于孔子创作《周易》本经,太史公[注: 释义司马迁在《史记》中的自称。司马迁继任父职为太史令,写出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史记》,原名《太史公书》,又称《太史公记》、《太史记》,至东汉末年才百称为《史记》。]在其《史记[注: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一部伟大的史学著作,同时也是一部伟大的传记文学巨著,对中国后世的史学和文学影响深远。《史记》诞生于公元前1世纪中国西汉时候,]》中有一段简短的记载:“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

遗憾的是,几乎所有的人都把太史公的话读成了:“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於易则彬彬矣。’”

按这种主流的读法,“序”是动词作谓语,而“彖、系、象、说卦、文言”则是名词作宾语。于是,孔子对于《易》的贡献就只能是为《彖》、《系》、《象》、《说卦》、《文言》写序言,或者是代为整理《彖》、《系》、《象》、《说卦》、《文言》这些我们今天所说的《十翼》。

如果孔子是为《彖》、《系》、《象》、《说卦》、《文言》写序言,那他所写的序言在哪呢?为什么我们今天一篇都没见到?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