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孔子与《易》学(4)
孔子与《易》学(3)
孔子与《易》学(1)
崔存明:荀子与儒家《春…
通权达变之道 连孔子都…
通权达变之道 连孔子都…
通权达变之道 连孔子都…
荀子与儒家《春秋》的经…
聚焦“孔子学院”现象④…
聚焦“孔子学院”现象③…
最新热门    
 
孔子与《易》学(2)

时间:2012-2-11 20:16:37  来源:不详

三、 孔子[注: 孔子 (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是如何对《易》进行序、彖、系象、说卦、文言的?

话说到这里,青竹觉得有必要明晰两个概念,那就是《易》与《周易》。

青竹认为,在孔子序、彖、系象、说卦、文言之前的《易》就叫做《易》,而被序、彖、系象、说卦、文言之后的《易》则叫《周易》。

当然,《周易》这个名称不是孔子自己起的,而是他的徒子徒孙们起的。

道理很简单。如果在孔子“喜《易》”之前,《易》就叫《周易》,那么,凭着孔子对于周朝特别是周公的无比崇拜,他是不可能简称《易》的。而事实上,孔子却一直称《易》为《易》,如:“假我数年,若是,我於《易》则彬彬矣。”(《史记•孔子世家》)、“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论语•述而》)、“子曰:‘《易》之义谁阴与阳,六画而成章。曲句焉柔,正直焉刚’”(帛书《易•易之义》)。

至于孔子的门徒们为什么把孔子的作品称之为《周易》,稍后再予解释。

前面说到,司马迁[注: 司马迁(约前145~前90年),卒于公元前90年,55岁终。字子长,我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汉武帝时任郎中、太史令、中书令,]记载说孔子对《易》进行了“序、彖、系象、说卦、文言”等项创作,司马迁的这些话在帛书《易》出土之前,我们是很难理解的。如今,我们见到了汉代皇室收藏的帛书《易》,真象可以说基本大白了。

青竹认为,帛书《易》之所以不流传于世,是因为它是专供卜筮[注: 古时预测吉凶,用龟甲称卜,用蓍草称筮,合称卜筮。-bushi]用的《易》书,不是给一般人看的。也正因为不流传于世,所以它就很好地保留了卜筮《易》的原貌。

而孔子编写的《易》也就是今天的《周易》,是为了施行教化用的,所以会因自汉武帝[注: 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6年7月14日一公元前87年3月29日),幼名刘彘,字通,是汉朝的第五代皇帝。汉武帝是汉景帝刘启的第十个儿子、汉文帝刘恒的孙子、汉高祖刘邦

[1] [2] [3] [4] [5] [6]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