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中国古代官场百态:司马…
中国古代官场百态:司马…
中国高校如何与“国际标…
方光华:“国学”视野下…
袁济喜:从《乐斋词》品…
爱的国学:中国思想中的…
爱的国学:中国思想中的…
爱的国学:中国思想中的…
中国龙 潜伏在寻常百姓…
专家:元宵节是中国“狂…
最新热门    
 
中国古代官场百态:司马光靠教训皇帝立盖世奇功(2)

时间:2012-2-13 22:10:55  来源:不详

当时的北宋[注: 北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强盛的、繁荣的王朝。它于公元960年由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到公元1127年政权南迁的这段时间,被称为北宋,定都开封。]王朝已失去太祖、太宗时期升平的景象,内忧外患丛生,“三冗”(冗官、冗兵、冗费)愈演愈烈。十几年之前,范仲淹[注: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唐宰相履冰之后。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祖籍邠州(今陕西省彬县),后迁居苏州吴县(今江苏省吴县)。]等有识之士曾发动过“庆历新政[注: 宋仁宗庆历新政是宋仁宗庆历年间的一次改革,因领导者为范仲淹,故又称范仲淹改革。宋仁宗时,官员数量骤增,土地兼并加剧,国内危机不断加深。]”,冀图改革积弊,仁宗皇帝开始支持,后又反对,使“新政”流了产,充分反映了仁宗皇帝优柔寡断的性格。

司马光[注: 司马光,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运城安邑镇东北)人,司马光自幼嗜学,尤喜《春秋左氏传》,]通过历史研究,得出一个认识:“国之治乱,尽在人君。”“庆历新政”流产的现实,也充分印证了他的认识。所以,他把进谏的矛头首先对准了仁宗皇帝。

第一道谏札叫《陈三德上殿札子》,针对仁宗皇帝优柔寡断的性格,指出:“人君之大德有三:曰仁、曰明、曰武。”

接着进行具体解释:

仁,不是柔弱姑息,而是兴教化、修政治、养百姓、利万物。

明,不是对小事的苛察,而是知道义、识安危、别贤愚、辨是非。

武,不是强迫命令,而是排除干扰、坚持不懈。

仁、明、武三者兼备,国家大治。缺一则衰,缺二则危,三者皆缺则亡。

紧接着,司马光又上了一道有关“致治之道”的谏札,名叫《言御臣上殿札子》。这道谏札针对北宋王朝多年以来用人不问政绩,只靠熬年头升官的弊端而发,指出:“致治之道无他,在三而已。一曰任官,二曰信赏,三曰必罚。”

司马光谈到这两道谏札的作用时说:“仁、明、武,所出于内也;用人、赏功、罚罪,所施于外者也。”(《司马文正公传家集》)这就是说,司马光的进谏已经涉及仁宗皇帝的个人修养以及施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