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8226;阳货第十七》又载:“子张问仁于孔子[注: 孔子 (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这里的恭就是上级或平级中的长者恭恭敬敬,宽就是心胸宽广,对于上级和平[注: 和平通常指战争之间或没有其它敌视暴力行为的状态,也用来形容人的不激动或安静。和平可以是自发性的,政治鼓动者可以避免过于激动;和平也可以是强制性的。]级中的长者的批评或斥责不产生丝毫怨气和恨意,信就是信守承诺,答应[注: 答应,明清时对近侍太监和宫女之称。在紫禁城的三宫六院内居住着皇帝的一大群妻妾,其中地位最高的是皇后,她主治内宫,声明显赫;而地位最低的则是答应。]上级或平级中的长者的事一定要做到,敏就是腿脚勤快,对于上级或平级中的长者吩咐的事不要拖拉,要立即付诸行动。这五字真言中,只有一个惠字是针对下级而言的。惠,在这里是指给以以好处,这种好处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精神的。孔子告诉子张,你要为上级或平级中的长者办事,不可能全部都是亲力亲为,有时要用到你的下级帮你办理,这时你应该给你的下级一点恩惠,这样你的下级就好使唤了,他们好使唤你帮你的上级或平级中的长者办事的效率也就高了。所以,归根结底,惠,还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你的上级或平级中的长者。
上面提到,《论语8226;子路第十三》记载的樊迟问仁的事,孔子给了他三点提示,即“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其实樊迟还有一次向孔子请教仁的事,当时孔子就给了他两个字:“爱人”《论语8226;颜渊第十二》,至于这两次问仁哪一次在前就不得而知了。而很多人对于孔子所说的仁的认知,就停留在这里,殊不知这只不过是孔子所解释的仁的义涵之一,是为了更好地服务自己的上级或平级中的长者的小手段。仁的内含中,恭、宽、信、敏、敬、忠这是态度,是第一位的,爱即惠则是第二位的,因为这只是为了更好地达到仁的必要手段。
这里的爱人,意思就是惠人。《左传8226;昭公二十年》:“及子産卒,仲尼聞之,出涕曰:‘古之遺愛也。’”按《史记8226;郑世家》引此语,裴駰集解引贾逵[注: 贾逵(174—228年),字梁道,河东襄陵人今山西临汾东南也。他历仕曹操、曹丕、曹叡三世,文武兼备。祖父贾习,口授逵兵法数万言。]曰:“愛,惠也。”所以,象易中天教授等,把爱(惠)人作为仁的主要内含本定义,这是对“仁”的认知极其肤浅的表现。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