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不单是为子路辩诬,“国学热”需要冷却 |
|
时间:2012-1-24 20:06:30 来源:不详
|
|
|
近时读到一篇题为《“闻过则喜”》的文章。“闻过则喜”一语,如该文开头指明的,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子路,告之以有过则喜。”然而对于子路是否如此,作者却颇为怀疑,写道:“子路对批评孔子师徒‘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常年钻营、一心当官的那位锄草老人,就并无高兴之色,反而教训对方说:‘不仕无义。’……这不是明摆着对人民群众正确的批评强词夺理嘛!明明贪图高官厚禄,鄙薄布衣蔬食,偏要拉大旗作虎皮,很有点‘笑骂由汝,大官我自谋之’的厚脸皮味道啊。”
谈论“闻过则喜”话题,拿古人(子路)来说事,这本来没有什么不可以。但令笔者很不以为然的是:该文作者不只话说得相当刻薄,而且也有意或无意地掩蔽了关键的事实。我们且来看《论语·微子》里的一章原文———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注: 君臣 拼音: 解释: 1.君主与臣下。 2.中医方剂中的主药与辅药。 3.指主食和副食。-junchen]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显而易见,听了锄草老人揶揄的话语,子路并没有表现出不高兴,更没有“反而教训对方”;当时他是拱着手站着(示为恭敬),想必因此之故,且天色向晚,老人特意让子路到自己家里留宿,杀鸡做饭加以款待,又叫两个儿子出来相见。彼此[注: 介绍 彼此 :bǐ cǐ 意义 ①那个和这个;双方:不分~ㄧ~互助。②客套话,表示大家一样(常叠用做答话):‘您辛苦啦!’‘~~!’。]分明是很融洽呵。第二天,子路见到孔子后,告以相遇锄草老人之事,孔子说“隐者也”。接着就有一句关键语:“使子路反见之”。———宋儒朱熹指明:“孔子使子路反(返)见之,盖欲告之以君臣之义。”学者钱穆也说这是“孔子之命子路告丈人”。子路返回时,那老人却已出门,“不仕无义”一番话,当是说与老人的儿子,让他们再转告其父的。从那段话的言词中,分明能辨出是孔子的口气,子路在这里是充当了传话者的角色。
在孔门弟子中,子路是个个性直率的人,他曾经多次对孔子说过“不”。而子路这一次奉命传话,对夫子之言当是认同的。孔子为什么要特意指使子路返回,去对那位老人说“不仕无义”一番话呢?这很可能跟孔子在周游列国途中屡受“隐者”怀疑、嘲讽有关。从《论语》里可以看到,曾经对孔子加以奚落、嘲讽的,有荷蒉者(挑草筐的人),有楚狂接舆,有耕地的长沮、桀溺,再有就是这位锄草的丈人,他们都是当时的“隐者”(隐者也属于士,而非一般的乡野农夫)。孔子恪循“君臣之义”,以图行道易世,而那些隐者则都是“避世之士”,对他们的避世,孔子当然是不认同的。此前孔子曾欲与隐者沟通而不得(“欲与之言,趋而避之,不得与之言”),这回闻子路所言锄草丈人的讥讽之语(“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且又受其丰厚款待,孔子想是忍不住了,便遣使子路马上折返,去传达那番义正词峻的话语(话里确有点教训的意味),这可以视为孔子一篇明志的告白,也不妨看作对锄草丈人及楚狂接舆、长沮、桀溺、挑草筐者等隐者的一揽子的批判。而且,恐怕也还有一层深意在焉:藉“使子路反见(以告)之”,———孔子在向子路面授“不仕无义”那番话时,有些弟子也[1] [2] [3] 下一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