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关注2012伦敦书展②:大…
献策文化强国:大力推进…
刘道彩:大学校庆何以为…
清华新校长就职演说:大…
梁捷:大雅之堂今何在
【国外学术反腐系列之四…
一家之言:大学校长要不…
周濂:大师的杰作
胡乐乐:大学校长理应重…
人才典故:大材小用
最新热门    
 
李浩:大学与大楼

时间:2012-4-21 12:51:51  来源:不详
质条件极差,不是照样辉煌一时吗?特别是西南联大,在中国现代大学教育史上写下了光彩夺目的一页。

 

    但我们不要忘记,抗战时期是民族危亡之际,全国人民同仇敌忾,浴血奋斗,相比于前线的军人、沦陷区的百姓,大后方师生的生活还不算是最差的。而假如战争持续三十年、五十年,在长期极端恶劣的环境中,学校能否比和平时期取得更丰硕的科研成果,培养更多的英才呢?这恐怕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了。处在战争等险恶环境中的人,犹如地震绝境中求生存的灾民一样,是靠一种神奇的意志和本能来支持的。但这种精神与意志是有极限的,超过了一定的度,精神也无可奈何。

 

    国外的大学校长是靠教授和董事会推选的。校长除了懂教育有人格魅力外,还要有筹资募款的能力。美国加州大学伯克[注: 伯克是旧时新疆回部 ( 天山南路 ) 维吾尔族特有的官名。以阿奇木伯克为长,伊什罕伯克为副,下设各级伯克, 清政府分别加以任命,概称伯克。]利分校的校长之所以被人称道,是因为在该校出了四五位诺贝尔[注: 阿尔弗雷德·阿尔弗雷德·伯纳德·诺贝尔(Alfred Bernhard Nobel, 1833年10月21日-1896年12月10日)是瑞典化学家、]奖得主。在引进一位教授时,对方提出实验室需要一座大楼,校长就拍板为他建了一栋楼,而就是这位教授,后来获得了诺贝尔奖。再说说我国古代的典故,孟尝君[注: 孟尝君(?-前279年):妫姓,田氏,名文,中国战国四公子之一。齐国宗室大臣。其父靖郭君田婴是齐威王幺儿、齐宣王的异母弟弟,]的门客冯谖对待遇有意见,不停发牢骚,孟尝君帮他解决了住房餐饮与用车问题,冯谖才死心踏地,为他作出了卓越贡献。所谓先筑巢后引凤、先栽梧桐树后有金凤凰,就是这样浅显的道理。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不仅人才成长受制于地势,大学的发展也往往受制于地势。如此说来,对于包括西北大学在内的所有高校来说,大楼不是万能的,但没有大楼是万万不能的。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