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于丹感悟中国智慧 妙解…
专栏作者封于丹文化奶妈…
于丹又犯常识性错误 评…
伯牙不姓俞——读《于丹…
于丹郁闷就读古诗 女儿…
于丹:企望华文文学出现…
于丹对话泽道法师:当下…
佟彤:于丹演讲“味道太…
于丹:我不担心国学热会…
于丹说生活方式:我就是…
最新热门    
 
于丹带读者重温最美古诗词:唤醒生命深处的诗意

时间:2012-5-21 12:22:08  来源:不详

中新网北京[注: 北京有着三千余年的建城史和八百五十余年的建都史,最初见于记载的名字为“蓟”。民国时期,称北平。新中国成立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5月19日电(刘欢)文化学者于丹最新作品《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近日出版。在19日的新书签售会上,于丹表示,诗词是中国人血液里的一种特别基因,重温最美古诗词,可以唤醒现代人蛰伏在生命深处的诗意,让人们达到内心的平衡。

《丹韵词音》曾掀央视收视热潮 于丹经常讲得热泪盈眶

《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一书脱胎自中央电视台春节特别节目《丹韵词音》。2012年农历初一至初八,由于丹录制的诗词讲座《丹韵词音》在央视三套播出,引起热烈反响。许多观众在观看节目后,自发手录节目书稿,在网络上传阅。更有小学老师将观看《丹韵词音》布置为寒假作业,要求学生写观后感。

忆起录制节目的经历[注: 指亲身见过、做过或遭受过的事。 片名 《经历》The Experience/Tajrobeh (1973) 伊朗电影,35毫米,黑白,60分钟。],于丹坦言,“提纲讲着讲着就打乱了,想讲的东西实在太多了,50分钟的节目每次都得在现场讲两个多小时,经常讲得热泪盈眶。”于丹从小热爱诗歌,一说诗歌的东西就有喷薄欲出的感觉,这得益于她从小长大的家庭环境。

“诗歌一直是我的一种生活方式,从小就跟着姥姥坐在床头背《滕王阁序》,父亲、舅舅也教我很多诗歌”,于丹说。然而到出书的时候,于丹的姥姥、父亲、舅舅都已过世。“所以,这本书饱含了太多的感情回忆,也是我对所有亲人的一个交代。”

科学带来文明也助长狂妄 风花雪月被边缘化

今天,人们对诗歌颇有偏见,认为只有闲人才写诗,风花雪月被边缘化。于丹认为,科学在带给我们文明的同时,也助长了我们的狂妄。“诗词是中国人血液里的一种特别基因,现代社会越发展,越需要一种悠扬的心灵力量。”

于丹提到一个重要概念“意象”。她说,现代社会太多人抱怨,不满足,丢失了意象。“现代科学让我们都知[注: 都知是宋代宦官官名。-douzhi]道月球的真相,于是我们就忽略了嫦娥,忽略了它的碧海晴天夜夜新,也不再问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什么是意象?于丹举例,意象就是李白[注: 李白是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被后人尊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李白的诗以抒情为主。其诗风格豪放飘逸洒脱,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的天真和奇思妙想,没有了买酒的钱,就说“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他在洞庭湖畔跟月亮商量先赊点月光,拿这点月光上白云边买酒喝,这是他在天地之间快乐无极的心情。

在于丹看来,理想的生活就是,一方面笃信科学,秉持理性让社会发展,另一方面不放弃对诗意的信任,让这些意象还活在心里。

于丹还透露,自己也会经常和女儿讨论诗词,会背《春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