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20世纪中国古典文学学…
典籍耀故邦 学术惠四海…
《光明日报》和华东师大…
一个无专著的教授的学术…
裘锡圭:“以学术为天下…
“一代词宗”夏承焘学术…
方莉:为学术休假制度叫…
第四届国际墨子学术研讨…
第八届中古汉语国际学术…
吉林大学推出“学术休假…
最新热门    
 
发扬学术民主,反对学霸作风——驳《古籍整理出版规范化问题漫谈》

时间:2012-5-22 12:16:48  来源:不详

  第三,中华本虽然改正了扬州本的一些错字,但正如其《点校说明》所言:“凡改正和补阙[注: 补阙,唐武则天垂拱元年(公元685年)置,职务为对皇帝进行谏及举荐人才。唐武后垂拱元年始置,有左右之分。左补阙属门下省,右补阙属中书省,掌供奉讽谏。]的字均用方括号〔〕标出,原误或应删去的衍字用圆括号()标出,并用小字排。”这方法是可行的,并没有人苛求;而增订注释本凡改正和补阙的字,都在注释中说明了校改和补阙的根据,上面所举的张说诗的补阙与校正,就是例证。这当然是要下功夫的,不料,这些辛辛苦苦查阅了大量文献才取得的校勘成果,却被扬先生都打成了“伪整理”。这不是典型的学霸作风又是什么?

  再说“点”。

  中华本用的是传统的句读法,每句之后都加句号;而增订注释本用的是现代标点符号,这怎么能说增订注释本“是中华版的改头换面的翻版”呢?是不是太霸道了?本来,在古籍整理中,这两种断句都是可行的。但对读者而言,显然后者更加有益;而对整理者而言,则其难易程度是不言而喻的。何况,中华本的断句,也并非都那么准确。举两个例子吧!

  韩愈《嗟哉董生行》:“淮水出桐柏山,东驰遥遥千里不能休。”钱仲联《韩昌黎[注: 语出:(1). 唐 韩愈 世居 颍川 ,常据先世郡望自称 昌黎 (今 河北省 昌黎县 )人; 宋 熙宁 七年诏封 昌黎伯 ,后世因尊称他为 昌黎先生 。]诗系年集释》与陈迩冬《韩愈诗选》都是这么断句的,但中华本却点成了“淮水出桐柏。山东驰遥遥千里不能休。”这下句读起来怎么这样别扭?韩愈是一代宗师,似乎不应当写出这么蹩脚的诗句。

  再看一个精彩的断句。白居易[注: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晚年曾官太子少傅。到了其曾祖父时,又迁居下邽(音guī)(今陕西渭南北)。]的名作《杭州春望》中,流行最广的名句是“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不少描写杭州风土人情的散文、小说中都引用过的。白居易在这两句下都有自注,上句的自注是:“杭州出柿蒂花者尤佳。”这个句子不难懂,现在流行的《白居易诗选》和一些赏析文章,都说得清清楚楚:柿蒂花是杭州出产的一种绫子。但中华本却点成了“杭州出柿。蒂花者尤佳。”这就牛头不对马嘴了。正好近日的报纸和电视都在宣传北京[注: 北京有着三千余年的建城史和八百五十余年的建都史,最初见于记载的名字为“蓟”。民国时期,称北平。新中国成立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的传统小吃,其中有一种叫做驴打滚。我们可以说:北京出产的驴打滚特别好吃。但若用上述的断句法,读成“北京出产的驴。打滚特别好吃。”像话吗?不知能否博扬先生一粲?

  当然,这样的笑话,毕竟是个别的;中华本的断句,也大多是正确的。举两个误读的例子,只是想提醒扬先生,不要太霸道了;更不要动不动就打棍子,扣帽子。须知,这不利于学术事业的发展,对保持与改进中华的“品牌产品”,也是有害无益的。

  《增订注释全唐诗》是已故著名学者陈贻焮先生主编的,参与编注的学者多达一百八十馀人,他们穷九年之力才完成这一艰巨的工作。此书无论“校”或“点”,都比中华本有所进步,至少,它已改正了中华本在校点上的许多明显的错误。然而在扬先生的眼中却是另一样:我们中华本是完美无瑕的,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