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邢文:浙大藏简辨伪(上…
杨海文:唐宋戏里的“三…
宋木文:胡乔木与《汉语…
走近大家·沈昌文:“三…
徐志摩与沈从文:文人友…
宋木文:胡乔木与《汉译…
李国文:桃花潭水汪伦情
郑文:穷县教育免费令谁…
周立文:孔乙己们的盛宴
叶小文:文化强国的“精…
最新热门    
 
邢文:浙大藏简辨伪(下)——战国书法

时间:2012-6-9 15:38:56  来源:不详
 

    2.上下:下不承上,上不覆下。战国楚人书法,不论字形偃仰、笔画排叠,其底部多有横势笔画,上托全字;即便没有横势笔画,也有一横势的构件,下以承上。这种横势,每向右上斜欹,是战国楚人书法的特点。浙大简书则不然,如简14“为”、简17“於”字等,下有横画,却皆不能承上。

 

    3.左右:左亏右欠,不守正法。战国书法不论体势如何,分间布白都是八边俱备、四面停匀。楚人书法虽不求方正,但总是似欹而实正,结体饱满,遵守正法。浙大简书则似正而实倾,结体多亏阙,如简19“逃”、简25“弃”结体亏左,简27“咎”、“弗”结体亏右,等等,不一而足。

 

    4.拚凑:偏旁拚凑,错字连篇。战国书法受文字发展的连续性与地域演化的不平衡性等因素影响[注: 影响(之一)yǐngxiǎng【work in concert with;support by coordinated action】∶呼应;策应内外影响,同恶相成。],常有偏旁互作的现象,如“日”与“月”、“山”与“阜”等的互作,属于形符义近的互作;又有“亻”与“彳”、“邑”与“阜”等的互作,属于字形相近的错字。战国书法的结字,由于书手的心绪以及上下文字形的影响等原因,出现错字不可避免,“邑”旁与“阜”旁相混也见其例。但在浙大简中,错字连篇,不胜枚举;“邑”、“阜”错写,通篇皆然。如简2的“陈”,简4、102的“隊”,简20、26的“随”,简68的“阪”,简68、69的“阴”,简98、106的“阳”等等,所有“阜”旁一律误作“邑”旁。古人并非不写错字,但在上百枚简中,就同一个偏旁、在不同的字中犯相同的字义理解错误,只能是作伪者对古文字知识缺乏,根据现代[注: 时间名词欧美所指的时间跨度为:公元后1936年(1936 AD) - 公元后1968年(1968 AD)[现代汉语规范字典] 现今这个时代;我国历史分期上特指1919年五四运动到现今这个时期;有时也指]汉字“邑”、“阜”均作“阝”旁而犯的错误,是今人作伪的证据。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