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胡印斌:王澍获奖是对中…
郭文斌:春晚可否换个时…
赵麟斌:闽都文化的现代…
陈斌:应将国家级殿堂设…
宁夏作家郭文斌:《弟子…
胡印斌:一流大学正在被…
马执斌:“策勋十二转”…
胡印斌:清华修复文科找…
最新热门    
 
马执斌:说“切云”和“奇服”

时间:2012-6-13 12:38:19  来源:不详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考古人员在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有重大发现。在考古人员的呼唤下,沉睡了三千多年的古蜀文明,带着1700多件艺术珍品,苏醒了。这消息犹如拔地而起的旋风,席卷海内外,令中外学术界震惊。从那时起,笔者注意浏览有关三星堆文明的资料,近年又参观了三星堆博物馆,亲眼目睹古蜀文明的艺术珍品。二号祭祀坑出土的青铜立人像最令我激动。青铜立人像站在铜方座上,人像高172厘米,冠高10厘米,座高80厘米,人像连方座通高262厘米,重180多公斤。青铜立人头戴高筒五齿莲花冠,上面刻着云雷纹、回形纹。面部特征是浓眉、大眼、直鼻、方颐、巨耳,表情肃穆,脑后拖着一条长辫。躯体修长,身着三层薄薄的衣裳,最里面一层长到小腿,窄长袖,鸡心领,袖子长度一直到手腕,肘间露出繁复的花纹。第二层长到膝盖,领口阔大,袖子窄长,背后开叉,似燕尾服。最外面一层为绣花马褂,长到肚脐以下,背部和前身右侧刻有龙形图案,长襟上饰有起伏有致的多种花纹。研究者认为,花冠和三层绣花衣裳,精美华丽,是用蜀锦和蜀绣制成,像是王服。我久久地注视着青铜立人头戴的高筒花冠,忽然领悟到:眼前的高筒花冠就是屈原所谓的“切云冠”。

 

    甲骨、金文中不见“切”字。小篆“切”字,从刀、七声。本义作“刌”解,见许慎《说文解字》,意思是割断,故从刀,又以“七”字,古文作“十”,象被割断之形,为“切”字初文。秦篆“七”字竖笔始有弯,借为数字六七之七,久假不归,后遂增刀作切,承其本义。《广雅·释诂》云:“切,割也。”又《汉书·贡禹传》颜师古注云:“切,刻也。”引申为雕刻。《论衡·量知》:“骨曰切,象曰磋,玉曰琢,石曰磨。”古人以治骨为切,即其证。《淮南子·俶真训》:“可切循把握而有数量。”高诱注:“切,摩也。”《广韵·屑韵》:“切,近也﹔迫也。”这也是切的引伸义。从眼前青铜立人头戴的高筒花冠看,“切云”不在于状冠高直耸入云,而在于说冠以云纹为装饰。《玉篇》《书钞》《御览》等诸书并引作“冠青云”,似可为旁证。做冠的材质不同,有的可雕刻,有的可刺绣。青铜立人的花冠用蜀锦和蜀绣制成,《屈骚指掌》胡文英注“切云,绣云于冠也”,当为正解。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