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智谈妙论·智慧人生访谈…
智慧讲义:民俗文化,一…
张国刚:从《资治通鉴》…
智慧人生访谈④:自我膨…
尼山声音:“和而不同”…
郭庆祥“国学经典系列”…
智慧人生访谈③:爱 ,…
于丹感悟中国智慧 妙解…
古代智慧需甄别 中原文…
智慧人生访谈②:什么样…
最新热门    
 
智慧讲义:为何要忧道不忧贫

时间:2012-6-21 12:15:55  来源:不详
说:“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讲的就是这个道理。“道”以及“道”的衍生物“德”都具有“求则得之,舍则失之”的特点,所以我们应该去求。而贫富穷达之类的个人际遇,则属于“求无益于得”的范畴,这类事情“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求也要遵守“道”,至于能否得到,那还要看主客观环境,不是个人所能掌控的。

 

    需要说明的是,古人所说的“认命”,并不是让人们消极地听天由命,而是一面要教人承认个人的有限性,另一面则让人把更多的心思用于可控的“求道”之上,做个“忧道不忧贫”的君子。

 

    老子曾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种祸福之间互相依存、互相转化的观念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叔向贺贫”,贺的其实并不是贫穷本身,而是说贫穷并没有那么可怕,只要善于学道,勤于养德,贫穷完全可以成为建立美德的起点。

 

柳宗元[注: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的劝慰:劳苦变动,而后能光明

 

    时光演进到唐朝,进士王参元家中失火,财物被烧光。唐朝文学家柳宗元为此写了《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一文,堪称《叔向贺贫》之唐朝版。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