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对薛宝钗的性格分析
刘备“换妻如换衣”之谜…
刘备“换妻如换衣”之谜…
刘备“换妻如换衣”之谜…
《柳如是》:历史中的性…
《三国》亲密战友爱“抢…
“三国刘备”我解读
揭秘:三国刘备借荆州的…
品味明清文人的性灵——…
为小便丢小命 晚清两起…
最新热门    
 
刘备的性格“失调症”

时间:2012-6-24 12:16:22  来源:不详

 

    读《世说新语》,在“识鉴”条目里有个小故事,颇能引发人的联想。曹公问谋士裴潜:“卿昔与刘备共在荆州,卿以备才如何?”裴潜回答:“使居中国,能乱人,不能为治;若乘边守险,足为一方之主。”这故事不见于正史,多半是作者杜撰的,但不无道理:性格决定命运。
    何谓“能乱人”?说白了,就是多事、添乱、闲不住的意思,是一种性格“失调症”。刘备是这样的人吗?大概其吧,反正他一辈子没几天安分过。《三国志[注: 《三国志》是晋代陈寿编写的一部主要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详细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六十年的历史。]》作者就此为刘备辩解:“...然折而不挠,终不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竞利,且以避害云尔。”按照陈志的意思,刘备爱“添乱”是不得已,跟“失调症”无关。显然,陈志不是刘备的知音。
    刘备的性格“失调症”,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其言其行容易引人物议,别人越议论,他越得瑟,俗称“爱招风”。
    小时候,刘备曾说:“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他叔叔刘子敬赶紧捂住他嘴巴:“汝勿妄语,灭吾门也!”但刘备不听,毕生为这句话打拼;成年刘备处处彰显仁义,礼贤下士,赢得了非常好的名声,别人越赞美他,他做得越欢,终于为诸侯所嫉,多年居无定所,奔亡于江湖。关于这一点,刘晔评价中肯:“刘备,人杰也,有度而迟。”爱招风的人,其成功一般比常人要迟一些。
    如果说《三国志》所载的刘备“顾自见其耳”属实的话,那么,传统麻衣相认为的“双耳招风”也并非无稽之谈,“人命禀于天,则有表候于天”,秉性就是性格,耳朵过大,不是好事。
    手伸得太长,是自己的要拿,不是自己的仍然要拿,俗称“爱捡便宜”。
    陶谦让徐州与刘备,刘备犹豫,时孔融劝曰:“天与不取,悔不可追。”刘备遂领徐州。赤壁之战[注: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争之一。公元208年七月十二日(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率领水陆大军,号称百万,发起荆州战役,然后讨伐孙权。],东吴是主角,但胜利果实多被刘备窃取。成都刘璋本来是请刘备去帮忙对付张鲁的,没料到刘备反戈一击,反客为主了。殊不知,据徐州,得罪了曹操;窃荆州,惹恼了孙权。天下之大,再无刘备容身之所,不去“乘边守险”也不行了。所以,裴潜的话,恐怕只对了一半。刘备取西川,依然是不得已,守是可以的,但他绝不会守。以刘备的这种性格,即便关羽不死,他也会找其他借口,发起针对孙权或曹操的战争,他绝对不会安心呆在成都终老一生的。
    现代心理学认为,“性格是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同时也受个体的生物学因素的影响”。刘备的一生,就是攫取的一生,是从起初的推迟谦让到最后的公然抢劫,其性格养成的脉络清晰可循。说好听点,是创业艰难百战多,说难听点,就跟他的“垂手下膝”一样,手太长。真的让他去守边陲,恐怕也是国无宁日,百姓不堪其苦。
  &nbs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