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王福民:龙舟竞渡与中华…
中华民族的复兴需要儒学…
为了文物的明天
相因继承是常道 中华民…
相因继承是常道 中华民…
相因继承是常道 中华民…
李世民一生都在渔猎美色…
李世民一生都在渔猎美色…
6月5日 原中华民国总统…
学者称中华文明有一万年…
最新热门    
 
为了中华文化之树常青——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教授群体纪事

时间:2012-6-26 12:08:39  来源:不详
学问不做一字空

 

    “赵为民教授把每一篇论文的题目写在一块黑板上,密密麻麻,几十篇。我们一篇一篇地讨论了整整一天。”袁行霈的思绪回到了《国学研究》创办最初的日子——1992年6月21日

 

    那是《国学研究》第一卷论文的终审会。参加会议的人在国学研究领域耳熟能详:主编袁行霈,编委王天有、吴同瑞、祝总斌、陈来、孙静、邹衡、蒋绍愚、楼宇烈、严文明,秘书[注: 秘书岗位是与领导岗位相伴生的,有了领导才有秘书的存在。秘书与领导的关系是一种有别于同事关系的特殊关系。这种关系处理的好坏事关全局工作的开展和秘书工作的成败。]赵为民。此前,全部来稿已经编委及校内外专家至少二人审阅。

 

    次年5月,《国学研究》第一卷出版座谈会因季羡林、张岱年、邓广铭、周一良、侯仁之、林庚、王永兴、宿白、张世英、陈贻焮、杨辛、叶朗、安平[注: 安平,京剧净角。-anping]秋等教授的到来颇显“豪华”。会上,袁行霈从新加坡寄来书面发言直抒胸臆:我们在决定编辑《国学研究》的时候,曾经发了一个宏愿,就是要使这份刊物反映出北大的学术水平。我们兢兢业业朝着这个目标努力,结果如何,要请读者评判。

 

    结果,学术大家们给《国学研究》打了高分。学界的评价同样让人兴奋:“这是我国当代国学研究方面高层次、高水准、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第一等的学术。”海外一些著名学者指出,《国学研究》是一本学术严谨、内容丰富、品位高、有特色的学术刊物。并预言,《国学研究》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